台积电一个前副总裁,说了句特别扎心的大实话:任何一个领域,只要中国队下场了,其他

庚黑星君 2025-11-01 05:08:00

台积电一个前副总裁,说了句特别扎心的大实话:任何一个领域,只要中国队下场了,其他人就基本可以洗洗睡了,这话太狠了,但又不好反驳

我问你个问题,你有没有发现,这几年全世界都在说“中国太卷了”?但,越说卷越是卷不过..我前两天看到台积电一个前副总裁那句话:“任何一个领域,只要中国队下场了,其他人就可以洗洗睡了。”试想二十年前,自身若要打造高铁,得奔赴日本、德国、法国去洽谈,每谈一回都好似接受审讯一般。当时购买图纸,对方给出的是删页版的,最为重要的那几页全都被撕掉了,要是购置一台西门子工业电脑,价值几十万一台,还得排队等候,那会儿是他们制定规则,咱们只可依照执行。但现在局面倒了。

深圳一家自动化设备企业前往德国参展,报价十分低廉,德国人都笑着说“不敢用”,可是实际应用在地铁项目里时,10台设备中,德国那家损坏9台,咱们那家仅损坏1台。之后慕尼黑地铁全都换成中国产品,这件事在网上能够查到,是2000年代中期的项目,之后被工信部归入国产工业控制的范例案例之中。太阳能发电的情形更为显著,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光伏组件的产量里,中国占据了80%。当下美国想要维护本国企业,得依赖八成补贴,才能够维持。这不是“廉价货”的成功,而是系统能力的成功。高铁更是不用多说。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球高铁里程里有三分之二在中国。以前是我们派人去学,现在是西门子、阿尔斯通派人来研究我们的磁悬浮技术。有人称中国为“价格屠夫”,觉得是靠低价将他人挤垮。可大家都不知道,国产芯片研发周期有多久吗?平均为5至7年,仅拿中芯国际2023年的研发投入来说,一年超过400亿元人民币!这哪里是“低价倾销”,这是靠真金白银构筑起的技术壁垒。我查看了商务部的数据,2023年中国研发总投入达3.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64%这已然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了,那些声称“你们便宜”的国家实际上根本没有搞清楚其中的情况。

他们以为我们是靠人工便宜,但中国制造业的人均产出早就翻倍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制造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从2012年到2023年涨了近90%。这意味着,我们不是靠“多干”是靠“更聪明地干”。近些年来,西方屡屡使出制裁这一手段,推行所谓的“脱钩”策略妄图卡住我们发展的咽喉,不过实际情况是,这些举动反倒激发了我们的自主动力。你限制光刻机出口,我们便全力攻关国产EUV设备。你断供GPU,我们就着手研发昇腾、天数智芯这类本土芯片。你不卖EDA工具,国家立刻扶持国内三家核心企业来填补缺口。原本是想要让我们慢下来,结果却弄巧成拙,促使我们跑得更快、走得更稳了。

周围好多人都能发觉这种变化,我幼年时住在学院路那片儿,邻居之中有一半是科研院所的工程师,那时候夜晚走廊的灯常亮到凌晨两三点。办公室里有好多人还在敲打键盘,那时候我就想,照这般拼搏的态势,总有一天别人得瞧咱们的神情。现在就是那天。更有意思的是,外面那套游戏规则开始不灵了。以前他们制定标准,我们去对标,现在我们定标准,他们得兼容。比如5G,中国通信标准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专利(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这已经是话语权。有时候我也想,为什么我们非得被逼到这份上,才开始爆发。

也许就是那口气。被人小瞧太久了,谁都憋不住。我看着这些年一个个行业逆袭,光伏、锂电、高铁、工业控制、数控机床……哪一样不是从“仰人鼻息”到“自成体系”?你说这叫奇迹,其实就是厚积薄发。有人担心我们太“卷”我倒觉得这才是安全感。只要还能卷、还在投入、还在干就没谁能真卡得住。我现在刷到那些外国评论,说“中国太快了”“我们要脱钩”,我心里其实挺平静。因为我知道,真正的规矩,不是嗓门大的那一边定的,是能把东西做得又好又稳又便宜的那一边定的。

0 阅读:125

评论列表

三生石

三生石

1
2025-11-01 08:29

天天胡写。当年建高铁逼着日德转让技术,可不是咱们去求外国人。据说外国人不同意转让技术作势要走,铁道部的工作人员直接把杯子摔了,告诉出了这门就别回来。虽然这些是传言,但是美国大学把高铁谈判写入工商管理教材,应该是真的。

猜你喜欢

庚黑星君

庚黑星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