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说他不想毁灭中国。但特朗普从未说过他敢于毁灭俄罗斯。看起来,中国过去一穷二白,西方大小国家都侵略过中国,中国又是不结盟国家,所以,西方对中国有心里优势。连德国这么远的国家都说,台湾有事就是德国有事,这不不是欺负人吗? 特朗普最近在采访中明确表态,他不想毁灭中国。这话出自2025年10月19日的福克斯新闻访谈,当时他正谈贸易关税问题。他说,美国会和中国好下去,但前提是达成公平协议。之前他加征关税,搞得中美关系紧张,现在又放软话说不想彻底破坏两国联系。这反映出特朗普的外交风格,总是先硬后软,追求利益最大化。很多人觉得他这是在玩心理战,一边施压一边留后路,避免全面对抗升级。毕竟中美经济纠缠太深,谁也不想两败俱伤。 对比之下,特朗普对俄罗斯的表述就没那么极端。他从来没公开说过敢于毁灭俄罗斯这种话。搜索各种记录,他的言论多集中在警告层面,比如2025年7月,他对捐款人说,如果普京入侵乌克兰,会炸平莫斯科。但这更像是针对具体事件的威胁,不是全面毁灭的宣言。特朗普处理俄乌冲突时,强调快速结束战争,甚至说乌克兰赢不了俄罗斯。这显示他对待俄罗斯更注重实用,避免空洞的狠话。或许因为俄罗斯核力量强,他不敢轻易升级言语。 中国历史上确实穷过,西方国家没少侵略。从19世纪开始,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中国开门通商。1840年,英国舰队轰击沿海,逼签南京条约,割让香港,赔款白银。接着法国、美国跟进,1858年英法联军打到北京,烧毁圆明园,抢走无数文物。这些事件让中国损失巨大,资源外流,领土被蚕食。甚至德国这种远在天边的国家,也在1897年占领胶州湾,建立租借地,海军驻扎,控制贸易。这些侵略加剧了中国贫弱状态,西方从中获利,建立起经济霸权。 八国联军入侵是另一个典型例子。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西方八国联合出兵,攻占北京,屠杀民众,强加赔款。德国作为成员之一,积极参与镇压。这次行动让清政府彻底崩溃,赔款高达4.5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中国几年财政收入。西方国家通过这些战争,打开中国市场,输入鸦片和工业品,破坏本土经济。中国从一个农业大国变成半殖民地,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这些历史事实说明,西方侵略不是偶然,而是系统性掠夺。 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这点从上世纪80年代就定调了。官方强调独立自主,不依附任何大国集团。在联合国会议上,中国代表多次重申,不加入军事联盟,靠自身实力维护利益。这不同于西方国家,常通过北约之类的组织抱团。中国选择这条路,是因为历史教训深重,怕被大国操控。结果呢,西方反而觉得中国好拿捏,因为没有盟友后盾。心理优势就这样形成了,他们认为中国孤立,容易施压。 西方对中国的心态,根子还在历史优越感上。从殖民时代起,西方就把中国当弱者看待。过去中国一穷二白,科技落后,军队装备差,西方船坚炮利,随便来几艘军舰就能逼宫。现在虽然中国强大了,但那种老心态没变。举例说,西方媒体常炒作中国威胁论,却忽略自己历史罪行。这不光是心理问题,还牵扯利益。西方想保持全球主导,怕中国崛起分羹。所以在贸易、科技上设障,表面公平,实际打压。 德国关于台湾的表态,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德国外长安娜莱娜·贝尔博克在2023年说过,台湾海峡危机会影响全世界,特别是德国经济。她强调,供应链依赖台湾半导体,如果出事,德国企业遭殃。这话听起来像台湾事关德国利益,地理上万里之遥,却要插手。2025年类似言论还在继续,德国官员重申支持台湾稳定,批评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表面是关心全球经济,实际干涉中国内政,忽略主权原则。 这种插手不是孤例。德国作为欧盟成员,常跟美国步调一致,对台湾问题发声。2024年,德国议会通过决议,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贝尔博克访问亚洲时,还强调印太地区自由航行,暗指中国威胁。这反映西方集体心态,认为中国过去弱,现在还想用老办法制约。台湾问题本是中国内部事务,德国远在欧洲,却说有事就是德国事,确实像在仗势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