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首相斯霍夫终于下台了!好多人一听这消息,心里那叫一个痛快,可痛快劲儿一过,大

物规硬核 2025-11-03 01:53:38

荷兰首相斯霍夫终于下台了!好多人一听这消息,心里那叫一个痛快,可痛快劲儿一过,大家又琢磨开了:他拍拍屁股走人了,可之前硬抢中国安世半导体留下的烂摊子,总不能就这么算了吧?   当年,中国安世半导体想收购荷兰Nexperia公司,扩大在欧业务,结果荷兰政府跳出来,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干预,要求安世半导体剥离部分业务,这事儿当时就被看作西方对华技术封锁的典型案例。   到了2023年,斯霍夫政府又搞出个《关键技术出口管制条例》,把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得死死的,直接让中荷半导体合作凉了半截。   斯霍夫下台后,荷兰政坛开始反思,新政府得先面对一堆官司,荷兰宪法讲究“比例原则”,政府不能随便插手企业并购,斯霍夫政府的行为已经引发多起行政诉讼。   再说经济账,荷兰半导体产业高度依赖国际合作,2024年出口额直接掉了18%,损失超过23亿欧元,这钱可不是小数目。   更深层的问题是国际规则被玩坏了,WTO明明禁止以安全为借口搞歧视性措施,荷兰却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搞贸易保护。   这种操作不仅伤了中荷关系,还动摇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欧盟内部报告都说了,单边技术管制可能反噬,最后害的还是欧洲自己。   安世半导体事件还暴露了欧洲半导体产业的尴尬,荷兰有ASML这样的光刻机巨头,但整个产业链得靠全球分工。   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中国厂商占了15%的份额,技术差距还在快速缩小,这种产业现实和政治操弄的矛盾,才是斯霍夫政府解决不了的死结。   斯霍夫下台不是终点,而是中荷半导体博弈的新起点,荷兰新政府得想清楚,怎么在安全和利益之间找平衡。   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分工是市场选的结果,人为割裂产业链只会两败俱伤,西方国家把“国家安全”泛化成贸易保护工具,恰恰暴露了他们在技术竞争中的焦虑和不自信。   真正的安全得靠开放合作,而不是封闭对抗,中荷关系的未来,得跳出简单的“安全-经济”对立,在规则重构中找平衡点。   这既考验政治智慧,也得懂产业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技术进步和共同安全,避免陷入“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毕竟,在全球化时代,谁也离不开谁,合作才是硬道理。

0 阅读:124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