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宁可战死7.8万人也要攻占柏林,因为只有打下柏林,哪怕苏联亡国了,二战主力依旧是苏军。如果不攻克柏林,那么苏德战争中苏军战死的那916.48万士兵就白死了。 1941年6月,德军以"巴巴罗萨计划"突然入侵苏联,苏联在战争初期陷入被动,多个战略要地接连失守。在基辅保卫战中,苏军损失超过66万人;斯大林格勒战役更是成为血肉磨坊,双方伤亡总计近200万,苏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长期的战争消耗让苏联后勤系统不堪重负,到1944年,前线部队的弹药和食品供应缺口已达30%,冬装短缺问题更是困扰着士兵。 1945年初,战局出现转折。盟军在西线成功粉碎德军阿登反击战,推进至易北河一线;苏军则从东线发起全面反攻,兵锋直指德国心脏柏林。此时斯大林敏锐地意识到,柏林的归属将直接决定二战历史的书写权。 据苏联国防部解密档案显示,斯大林在1945年3月的军事会议上强调:"柏林必须由苏军攻占,这是对牺牲将士的交代。" 而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经过权衡,认为进攻柏林将付出10万美军伤亡的代价,最终决定暂缓攻势,这为苏军创造了窗口期。 1945年4月16日,朱可夫元帅指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发起奥德河-尼斯河战役,拉开柏林战役序幕。苏军在付出巨大伤亡后突破德军防线,于4月25日完成对柏林的合围。 巷战中,德军凭借废墟顽强抵抗,苏军每前进一米都要付出鲜血代价。4月30日,苏军士兵将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楼顶,标志着柏林的陷落。整个战役中,苏军伤亡达30.4万人,其中阵亡7.8万人,德军则有10万余人战死、48万人被俘。 历史证明,苏军攻占柏林的决策具有深远意义。战后,尽管部分西方国家试图淡化苏联的贡献,如某些欧洲国家的历史教材曾缩减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篇幅,但柏林城头的红旗成为无法篡改的事实。 正如历史学家约翰·埃里克森在《通往柏林之路》中所指出的:"柏林战役不仅是军事胜利,更是对苏联在二战中核心作用的最终确认,那些牺牲在反法西斯战场上的近千万苏军士兵,用生命换来了这一历史公正。" 现如今,美西方依旧有意在模糊二战历史,试图掩盖苏联在这场世界大战中的贡献。试想一下,若是盟军先攻入了柏林,在西方的历史书中,现在还会存在苏联这个二战盟友吗?

spacewe
1945年初战局出现转折?转折是美军粉碎阿登反击?阿登差点被残血德国反推不是耻辱反倒成转折了?还美军认为伤亡大不攻击柏林?这得是多么不要脸才能说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