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得知小明王船沉江中,悲痛欲绝。因为他的爱将廖永忠也在船上。可当朱元璋得知廖永忠活着回来时,脸色却瞬间沉了下来。 1366年,朱元璋已经是南方的实际霸主,但他头上还顶着个“老板”——红巾军的“精神领袖”,小明王韩林儿。 这小明王,说白了,就是个“图腾”。当年大家一起造反,都得打着他的旗号,朱元璋也不例外。可现在,朱元璋翅膀硬了,打败了陈友谅,摁住了张士诚,这“图腾”就碍事了。哪有公司做大了,还天天把天使投资人供在CEO位置上的? 朱元璋想当皇帝,小明王就是那最后一道坎。 可朱元璋这人,极度爱惜羽毛。他刚骂完陈友谅“弑主不义”,总不能自己转头也来个“黄袍加身”,把老板干掉吧?这吃相太难看。 于是,一出“意外”就这么被安排上了。 朱元璋下令,派人去滁州“迎接”小明王来应天享福。领这个任务的,正是他的心腹爱将,水师第一猛人——廖永忠。 为啥是廖永忠?这哥们可是在鄱阳湖水战中立下奇功的人,玩水的祖宗。让他去“护送”,这意图就有点微妙了。 果不其然,船队走到瓜步,那可是长江上有名的险要地段,小明王的座驾“准时”地翻了。一船人,包括小明王,全没了。 消息传回,朱元璋“悲痛欲绝”,捶胸顿足。但他哭的不是小明王,而是公开宣布:“朕的爱将廖永忠也在船上啊!” 他公开哭廖永忠,等于告诉天下人:我连自己最猛的将都搭进去了,这绝对是天灾,是意外! 他把廖永忠也列为“遇难者”,就是不想让人把“沉船”和“谋杀”联系起来。 这场戏,堪称完美。朱元璋既拔掉了眼中钉,又保全了名声,还顺带赚了一波“痛失爱将”的同情分。 然而,就在朱元璋“悲痛”的高潮中,一个湿淋淋的身影回来了。 廖永忠,活着回来了。 他游了回来,或者说,他压根就没在小明王那条船上。他回来复命了。 按标题里的说法,他“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为什么? 因为一个“完美”的意外,突然多出了一个“不完美”的活口。 朱元璋要的是“天灾”,廖永忠活着回来,这事就变成了“人祸”。 廖永忠的生还,等于是在朱元璋耳边说:“老板,脏活我干完了。这世上只有你知我知。” 对朱元璋这种控制欲极强的人来说,一个握有你最大秘密的下属,比一万个敌人还危险。 从廖永忠踏进大殿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注定了。 朱元璋需要廖永忠,是需要他去当“凶器”,甚至,他可能都做好了让廖永忠当“祭品”一起沉江的准备。可廖永忠太“能干”了,他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把自己摘了出来。 这份“能干”,在朱元璋眼里,就是最大的威胁。 接下来的事,印证了所有猜测。 廖永忠,这个在鄱阳湖大战中功勋赫赫,后来又平定两广、征讨明夏的绝世猛将,开始被“穿小鞋”。 1370年,洪武三年,大封功臣。 李善长、徐达、常遇春都是公爵。廖永忠的功劳,按理说封个公爵也不为过。 结果呢?朱元璋只给了他一个德庆侯。 而且,在封赏的诏书里,老朱还特意加了一句,公开敲打他:“廖永忠…然使儒生窥朕意…” 这句话啥意思? 翻译过来就是:“你小子,当年派读书人来刺探我的心思,投机取巧!” 这就是皇帝的权术。 这件事,明明是你朱元璋暗示的,现在你反过来骂廖永忠“揣摩上意”。 这就是告诉廖永忠:“你很聪明,但你那点聪明,我看透了。你手里的秘密,不是你的功劳,是你的‘污点’。” 廖永忠拿了这个侯爵,心里估计比谁都凉。他知道,老板开始算账了。 从1366年沉船,到1375年。 这九年,廖永忠活得如履薄冰。他知道得太多了。 朱元璋要建立一个“清白”的王朝,他要彻底洗掉自己“白莲教”、“红巾军”的草莽背景。他要告诉天下士大夫,他是“继承元统”的天命所归,不是造反上位的。 而小明王,就是他最大的“出身污点”。 廖永忠,就是那个处理“污点”的人。 朱元璋要抹掉污点,最后,连处理污点的人,也必须一起抹掉。 洪武八年,机会来了。 朱元璋突然翻脸,以“僭用龙凤诸不法事”的罪名,赐死了廖永忠。 这个罪名,简直是黑色幽默。 “僭用龙凤”,就是说他私自使用了皇家才能用的龙凤图案。 可笑在哪?“龙凤”是谁的年号?是小明王韩林儿的! 朱元璋用“龙凤”的罪名,杀掉了当年那个亲手终结了“龙凤”政权的人。 这哪里是杀人,这分明是在补刀,更是在灭口。 朱元璋用廖永忠的死,彻底掩埋了瓜步江底的那个秘密,也为自己的皇权,献上了最后一个祭品。 所以,当朱元璋得知廖永忠活着回来时,他沉下的脸,根本不是因为小明王的死,而是因为: 这个“清道夫”干完活,竟然没把“凶器”一起扔掉。 对一个帝王来说,最致命的,永远是那个知道“真相”的人。廖永忠的功劳,从他活着复命的那一刻起,就全变成了“催命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