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丁忧”是什么意思? “丁忧”制度正式确立于西汉,其实,先秦时已

沈氏三善堂 2025-11-06 12:21:23

古代“丁忧”是什么意思? “丁忧”制度正式确立于西汉,其实,先秦时已有“父母丧,辞官守孝”的习俗,但未形成统一制度;西汉将其制度化,东汉后进一步完善,唐宋明清沿用并细化。官员父母去世,需辞官回原籍守孝,核心是践行儒家“孝道”,属于法定礼制。守孝期通常为27个月(对应“三年之丧”,含闰月),期间官员需停职、素服,不得婚娶等。 古代“丁忧”期间的福利待遇因朝代而异,总体来说,主要包括俸禄发放、交通及治丧补助等方面。不同朝代不尽相同,有的是全额,有的依据工作年限分档次发放,汉代,相关记载较少,“丁忧”制度尚在发展完善阶段,官员“丁忧”期间的福利待遇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清顺治时规定一品大员可配60名轿夫、16匹马,以彰显对孝道的重视。乾隆五年起,规定地方官需资助贫寒官员返乡路费。极少数重臣还能获得治丧银两的特别赏赐。此外,自乾隆二年开始,满官“丁忧”期间,清朝会照常发放俸禄。 如果是国家重臣,比如边疆将帅,中枢重臣等无法回乡"丁忧"或"丁忧"期间须返回岗位,经皇帝特批可以强制召回正在"丁忧"的官员复职,这项制度古代叫“夺情”。 “夺情”的官员虽复职但常需素服办公、不得参与庆典,以示对孝道的折中。 而现在公务人员父母去世只有三天假期,如果你是在企业上班遇到公司任务紧急,可能连三天假也没有。所以建议国家要重视这项制度,将三天假期延长至一周或更长。 网友们你是否支持!

0 阅读:0
沈氏三善堂

沈氏三善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