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受一国两制?那就直接一国一制!”台湾马英九公开表示,他不拒绝统一,但前提是和平民主,然而国台办对当前局势态度明确,从未放弃使用武力,而台湾如今早已无力推动所谓“和平统一”。 这种态度不是空洞的威慑,而是基于历史经验和现实风险的必然选择。 马英九时期提出的“不统、不独、不武”政策,表面上是“维持现状”,实则只是将统一问题无限期搁置,甚至试图通过“一中各表”来拓展所谓“国际空间”。 这种策略曾被学者批评为“只有量变没有质变”,本质上仍是回避核心问题。 马英九曾提出两岸和平协议的主张,但最终未能推动,背后原因复杂。 有分析指出,美国因素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美国担心两岸签署和平协议会削弱其通过“台湾关系法”对台海局势的干预能力,因此施压马英九当局为协议设置高门槛。 而马英九本人对“一国两制”也存在误解,认为统一意味着“治权统一”,却忽略了“一国两制”本就允许台湾在统一后保留现有社会制度。 这种认知偏差,加上岛内政治生态的复杂性,使得国民党在两岸政策上逐渐迷失方向,甚至出现向“两个中国”倾斜的倾向。 如今的台湾地区,民进党当局通过“去中国化”教育、篡改历史教科书等手段,不断强化“台独”意识形态。岛内民众的身份认同和统独观念也因此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程度持续加深,2025年前四个月两岸贸易额同比增长14.7%,但民进党当局却一味迎合外部势力,甚至不惜牺牲台湾民众利益。这种“倚美谋独”的策略不仅加剧台海紧张,更让台湾失去自主性。 大陆方面近期推出一系列举措,包括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便利台胞入境、打击“台独”顽固分子等,被岛内舆论视为“组合拳”,标志着对台政策进入新阶段。国台办明确表示,这些行动旨在“让广大台胞认清祖国必然统一的历史大势”。 面对台湾社会“拒统”情绪的外部干扰和内部固化,大陆在坚持和平统一方针的同时,也强化了“以武促统”的底线思维。 解放军近年来的实战化演练和军事威慑,正是向“台独”势力及外部干预力量发出明确信号:中国有决心、有能力捍卫国家统一。 马英九所期待的“和平民主统一”在现实中已难以推进。岛内蓝绿政治势力在“维持现状”本质上趋于一致,而“台独”史观和社会氛围的固化更挤压了和平统一的空间。 大陆方面始终敞开对话之门,但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若台湾方面继续回避“一国两制”的包容性方案,甚至挑战底线,那么“一国一制”将成为必然选择。 这不是威胁,而是历史大势所趋——台湾的未来唯有与祖国统一,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