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没有,近几日,英、法、德、荷兰等欧洲国家对中国发声时,意大利女总理梅洛尼却突然“安静”下来,似乎变得“低调”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梅洛尼曾经可不是这样的人,作为欧洲极右翼政治力量的代表,她上台之初雄心勃勃,想在对华政策上展现强硬姿态。 退出“一带一路”倡议时,她站在镜头前谈论国家主权和战略自主,言辞铿锵有力,那段时间,她频繁在国际场合发表涉华言论,还积极推动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俨然一副要在欧洲对华阵营中打头阵的架势。 梅洛尼把筹码几乎全部押在了美国身上,她希望通过对华强硬换取华盛顿的青睐,进而在欧盟内部获得更大话语权,同时稳固自己的政治基础,这个逻辑在纸面上说得通,但现实很快就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 美国的口头支持来得很快,实质性帮助却始终不见踪影,意大利钢铝产品出口到美国,照样被征收高额关税,一点优待都没有。 更糟糕的是,美国推出的一系列产业补贴政策,直接把意大利的制造业企业吸引到了北美,带走了大量就业岗位,梅洛尼原本指望的经济红利没拿到,反而看着本国企业往外跑。 与此同时,欧洲其他国家正忙着从对华合作中获利,德国企业家跟着总理访华签大单,法国在新能源领域和中国展开深度合作,就连匈牙利这样的中东欧国家都在积极吸引中国投资。 梅洛尼突然发现,自己这种单边倒向美国的做法,不仅没换来想要的地位,反而被欧盟核心圈子边缘化了,一些重要的政策磋商会议,她甚至连参与资格都没有。 真正让梅洛尼清醒过来的,还是那本国内的经济账,意大利的财政状况一直不容乐观,公共债务像个无底洞,经济增长近乎停滞,工业产出连年萎缩。 老百姓的实际收入十几年没涨过,年轻人找工作越来越难,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中国市场带来的冲击是实实在在的。 以前和中国合作时,威尼斯港的集装箱业务红火,意大利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卖得风生水起,汽车零部件企业靠着中国订单维持运转,退出“一带一路”后,这些都变了。 港口业务下滑,葡萄酒出口锐减,零部件企业接不到订单,更关键的是,中国企业原本计划在意大利投资建厂,能带来就业和税收,结果因为政策不确定性纷纷改道其他国家。 这时候梅洛尼才意识到,地缘政治的口号喊得再响,也填不饱老百姓的肚子,意大利的企业家们坐不住了,工会组织也开始施压,要求政府调整对华政策。 毕竟对于一个债台高筑、增长乏力的经济体来说,任何一个能带来真金白银的市场都不能轻易放弃。 于是我们看到了转折,梅洛尼去年带着商业代表团访华,签了一堆合作协议,态度来了个大转弯,但问题在于,转得太突然,内部协调跟不上。 地方政府还在用旧思维审视中国投资项目,一封简单的拒绝邮件就能让谈了很久的项目泡汤,这种前后不一的做法,让外界对意大利的政策稳定性产生了怀疑。 现在的梅洛尼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美国那边没给她想要的好处,中国这边因为之前的折腾信任度打了折扣,欧盟内部对她的极右翼背景本就有戒心。 她既不能公开唱反调得罪美国和北约盟友,又不能继续强硬下去把经济搞垮,更不能轻易示好中国而被国内反对派攻击,多说多错,索性就选择了沉默。 这种沉默不是策略,更像是无奈,当其他欧洲国家还在讨论如何平衡对华关系时,意大利已经在为之前的错误决策买单。 梅洛尼现在只能一边在台面上保持低调,一边悄悄推动务实合作,希望用时间来修复之前的损失。 梅洛尼的沉默,或许是她从政以来学到的最深刻一课,在全球化如此深入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真正做到完全自主。 她以为自己在下一盘大棋,结果发现只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与其继续豪赌,不如务实一点,把精力放在解决国内问题上,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应该做的事。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