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要抢走台湾一半芯片产业的勒索,赵少康曾向大陆发出了质问:“你们为什么不出来讲话,说只要台湾不独立就不打他?” 美国人盯着台湾芯片这块肥肉,伸手就要一半产能,赵少康一看不对劲,转头就冲大陆喊话:为啥不出来说清楚,只要不搞台独,就不动我们产业?这问题听着简单,背后却藏着岛内政客的算盘。悬念来了:这一问,是真求合作,还是在转移视线? 台湾芯片产业是全球科技的命脉,台积电在新竹的工厂占了市场一半以上,那些3纳米生产线每秒吐出上千颗芯片,从手机到AI,全靠它撑腰。美国从2022年起就下手了,通过芯片法案和外交施压,要台湾把产能迁过去,名义上是分散风险,实际就是想卡住中国大陆的科技脖子。 到2024年,台积电在亚利桑那的第一座厂本该投产,结果拖到2025年,原因是本地缺技工,成本高得离谱。第二座3纳米厂更惨,计划推到2027年。美国补贴给得少,企业自己扛着巨额开销,还得面对订单不确定。岛内企业叫苦,供应链乱套,民进党当局嘴上说不妥协,实际签的协议里藏着让步,技术外流的风险越来越大。 你看,这不就是美国的老把戏吗?想收技术红利,又不愿出全钱。历史上80年代对日本半导体就是这么干的,通过协议逼开放市场和技术,日本份额从50%掉下来。现在轮到台湾,美国急眼了,因为中国芯片自给率从2018年的5%升到2025年的25%,中芯国际14纳米良率超90%,本土制造占比反倒从2000年的37%跌到12%。 岛内反应乱糟糟的,民进党官员表面硬,私下低头。赵少康这时候跳出来,2024年11月在台北一个政治论坛上,直接抛出那句质问。话说他本在谈两岸经贸,话锋一转,就点名美国勒索芯片产业,说大陆为什么不明确表态,保证台湾不独立就不动产业安全。 赵少康的原话是:“你们为什么不出来讲话,说只要台湾不独立就不打他?”这听着像求保障,实际暴露了国民党某些人的双标:对美国掠夺半个不字不敢说,对大陆合作倒要求先表态。论坛上这话一出,媒体炸锅,岛内舆论分成两派,有人觉得他点醒了梦,有人说这是推责。 赵少康的逻辑是,把台湾产业安全寄托大陆承诺上,却不直面美国贪婪。想想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的话,在美国建厂就是昂贵浪费,2024年亚利桑那厂的困境证明了:缺人才,成本翻倍,企业高管们在跨洋会议上只能点头。这质问一抛,等于告诉美国,台湾好欺负;对大陆来说,也误导了合作空间。 说白了,赵少康这问法,忽略了核心:美国掏空台湾芯片,是为了堵中国高端制造的路子。中国大陆这些年实打实进步,2025年全球芯片市场里,我们自主产能占25%,电动车产量全球60%,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30倍,有效专利超美国。任何想卡我们脖子的把戏,都挡不住大势。 两岸本是一家,台湾芯片安全得靠共同守护。大陆推的31条措施、福建园区投资机会,早就在欢迎台企。台积电供应链已和大陆对接,技术交流在深圳实验室里进行,双方企业互利共赢。这才是出路,不是靠外部空头支票。 赵少康的质问像一面镜子,照出岛内“亲美抗陆”的老毛病。美国刀架脖子时,他们不敢吱声;大陆伸橄榄枝时,倒要先要保证。这样的思维,只会让台湾在大国博弈里当炮灰。芯片是台湾经济命根,守住它,得敢对掠夺者说不,靠两岸合作抱团取暖。 历史给的教训够多,日本当年被美国协议坑惨了,台湾不能重蹈覆辙。作为中国一部分,台湾产业本该和大路一起发展,共享市场、分担风险。美国急了,是因为差距在缩小,我们专利领先,产业链完整,科技自立指日可待。 美国这勒索,本质是霸权主义作祟,想维持科技垄断。中国大陆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反对任何外部干涉。赵少康的质问,提醒我们:岛内声音多元,但大势不可逆。台湾同胞看清谁是威胁,谁是伙伴,就能避开险滩,走向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