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年间,有个叫敏学的宗室子弟,喝醉酒上街溜达时,和一个卖红薯的商贩发生了争执

史叔温情 2025-11-06 17:34:51

清嘉庆年间,有个叫敏学的宗室子弟,喝醉酒上街溜达时,和一个卖红薯的商贩发生了争执,没想到却踢到了铁板,差点被杀头。   “你这红薯……怕是假的吧?”敏学没想到,他这一句醉话,竟掀翻了嘉庆十三年的整个夏天。   公元1808年农历五月初七,敏学这位身系黄带子的宗室子弟,刚喝完一场花酒,敞着衣襟晃荡到街市上,正巧看见路边有个烤红薯的。   卖红薯的老汉约莫五十岁,见到贵人,他赶忙小心翼翼地掰开一个红薯,金黄的瓤冒着热气:“爷,您尝尝,正宗蜜薯。”   敏学接过咬了一口,随即就吐在地上:“什么玩意儿!”手腕一翻,半截红薯不偏不倚砸在了炉子上。   “爷,您还没给钱……”老汉的手在围裙上搓着,声音越来越小。   “钱?”话落,他直接抬脚踢翻了旁边的箩筐,新鲜的红薯滚了一地。更过分的是,他的两个家仆一拥而上,朝着老汉一顿狂揍。老汉的哀嚎声引来了巡街的兵丁,可谁都认得那根黄带子,谁都不敢真动手。   直到敏学抡起板凳,狠狠砸向那个烤炉。炭火四溅,火星子还点燃了旁边的摊位。   “捆了!”见状,步兵统领衙门的校尉这才咬牙下令,七八个人把敏学按倒在地。黄带子被扯下的瞬间,敏学的酒才醒了大半:“你们敢!我姓爱新觉罗!”   在堆拨房(清代的派出所)里,敏学被暂时看管。但不出半个时辰,十多个恶奴提着棍棒冲进来,见人就打,见物就砸。木栅栏被打坏了,公文散落一地,官兵们抱头躲闪。敏学却在众人的簇拥下扬长而去,临走前还踹翻了唯一立着的椅子。   他以为这不过是又一个寻常的小事,就像去年打残那个卖瓷器的江西商人,前年逼得当铺掌柜投井,最后不都赔点银子了事了吗?   但他不知道,此刻的紫禁城里,嘉庆皇帝正翻看着厚厚的奏折。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某宗室强占民田、某贝勒纵奴行凶、某黄带子当街殴毙百姓……最终,皇帝的目光落在了在“敏学”二字上,决定“杀鸡儆猴”。   审讯过程出乎所有人意料,刑部尚书秦承恩刚说了句“念其初犯”,就被嘉庆厉声打断:“砸官衙、殴官兵,这叫初犯?”宗人府宗令永璇试探着求情:“皇上,毕竟是宗室……”嘉庆直接把茶杯摔在地上:“大清的江山,就要败在这些宗室手里!”   最后,皇帝一锤定音:革去黄带子,重责四十大板,发配盛京(也就是沈阳),永不回京。   行刑那天,曾经耀武扬威的敏学被按在宫门外,板子落下时发出的闷响,让围观的宗室子弟们面如土色。更让他们胆寒的是接下来的诏书,六十九户不法宗室,近千口人,全部限期迁往盛京。   那是清朝入关前的旧都,如今却成了管教问题宗室的地方。   押解出城那天,敏学戴着沉重的木枷,踉跄着走过曾经纵马驰骋的街道。路过那个熟悉的街口时,他下意识地望了一眼,烤炉的残骸早已清理干净,有个新来的小贩在那里叫卖着糖葫芦。   一切都像没发生过,只有城门口张贴的布告在风中哗哗作响,上面还有着嘉庆皇帝的御批:“国家的法律,完全基于公正的原则。皇室成员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样论罪。”   从此,北京城少了一个横行的黄带子,盛京多了个寂寂无名的罪人。而那个烤红薯的老汉,或许正在某个角落继续着他的营生,偶尔会和客人说起:那年夏天,有个醉酒的旗人问他红薯是真是假。   他至今不知道,自己那块被摔烂的红薯,竟砸醒了一个装睡的王朝。   信源: 凤凰网——清朝“皇二代”的嚣张:为一烤地瓜怒砸“派出所”   文|一阳 编辑|史叔

0 阅读:0
史叔温情

史叔温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