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近期消息:我国没拒绝委内瑞拉买中制防空装备的请求! 11月4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毛宁把话说明白,中委合作是主权国家正常往来,不针对任何人,也不怕别人插手。(中国青年报) 2019年美国支持瓜伊多推动“政权更迭”期间,出动多艘军舰封锁委内瑞拉海岸,F-16战机多次抵近其领空侦察。 当时委内瑞拉军方主力防空装备为上世纪70年代苏制S-125,雷达开机即遭美军电子战飞机干扰,无法形成有效防御。这种防御薄弱状态,使委内瑞拉对先进防空系统的需求极为迫切。 外界或许会疑问,全球具备防空装备出口能力的国家并非只有中国,委内瑞拉为何选择与中国合作?回顾历史便可知晓。 2006年查韦斯执政时期,委内瑞拉曾寻求采购美国“爱国者”防空系统,美国以“人权问题”拒绝,随后却将同型号装备出售给沙特。2012年委内瑞拉转向俄罗斯采购S-300,受美国制裁影响,俄方最终仅交付部分零部件。 反观中国,2014年向委内瑞拉交付首批“翼龙”无人机,2018年出口“VN-1”步兵战车,所有合同均按时履约,且未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从出口装备性能来看,我国拟售装备并非外界传言的“低端装备”。据国防部2024年军工出口白皮书披露,我国现役外销主力防空系统“红旗-9BE”,最大射程达260公里,可同时跟踪80个目标并拦截16个,抗干扰能力优于俄罗斯S-400。 该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支持“模块化部署”,既适用于加拉加斯等大城市的防空需求,也可拆分部署以保护马拉开波湖油田——该油田贡献委内瑞拉80%的外汇收入,是美国长期试图牵制委内瑞拉的关键领域。 美国此次反应强烈,核心顾虑在于“后院起火”。长期以来,美国将拉美视为“自家后花园”,1989年出兵巴拿马、1994年干涉海地等行动,均为维护其在该地区的垄断性影响力。 中国军贸进入拉美,直接打破了美国的霸权认知。11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称“反对破坏地区稳定的军售”,此言论存在明显双重标准——上月美国刚向哥伦比亚出售24架F-16V战机,该战机射程可覆盖委内瑞拉全境。 其实中美在拉美的军贸博弈早有先例,最典型的就是阿根廷。2023年阿根廷想换新型战斗机,美国推销的F-16要附加“不得部署在马岛周边”的政治条款,中国则提出“枭龙”战机可搭载阿根廷国产反舰导弹,还愿意转让部分生产线。 最终阿根廷选择了中国方案,这和现在委内瑞拉的选择逻辑如出一辙:主权国家都想买“没有附加条件”的装备。 外界可能担忧,向委内瑞拉出售先进防空装备是否会引发“拉美军备竞赛”。这种担忧并无必要。上世纪80年代美苏在拉美开展军备竞赛,根源在于双方通过扶持代理人争夺地区霸权。 而中国军贸始终遵循明确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不输出意识形态。以巴基斯坦与印度为例,巴基斯坦采购“红旗-9BE”后,印度也从中国引进“天龙-50”中近程防空系统,两国均未将此举视为威胁,反而因装备性能透明降低了误判风险。 美国的反制手段实际有限。其最可能采取的是“次级制裁”,即威胁制裁为中委交易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但这一手段的效果已大打折扣——2023年中俄印等国联合发起成立“新开发银行”,专门为规避美元制裁的国际贸易提供结算服务。 今年上半年,中委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达48%,较2020年提升32个百分点,美元霸权的制约能力已明显弱化。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明确支持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中国购买50亿美元委内瑞拉债券助其缓解危机;2022年油价暴跌时,通过“石油换贷款”模式为委内瑞拉注入30亿美元流动性。这种长期积累的信任基础,并非美国制裁威胁所能动摇。 对比苏联当年的做法,更能凸显中国的合作智慧。上世纪70年代,苏联向古巴输出军备并构建“军事同盟”,将古巴卷入美苏对抗漩涡,导致古巴经济长期停滞。 中国在向委内瑞拉提供装备的同时,同步推进“中委农业合作计划”,去年协助委内瑞拉建成12个现代化农场,解决200万人的粮食供给问题。这种“军事+民生”的合作模式,使美国缺乏挑拨的合理借口。 美国大概率会向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施压,阻止其为中委交易提供运输便利;国内也可能出现“是否会激怒美国”的质疑。 但从历史经验来看,1996年我国向沙特出售导弹时,美国反对声浪远高于此次,而该交易不仅为中国带来35亿美元收益,更成功打开中东军贸市场。历史表明,在主权问题上的妥协,只会导致对方得寸进尺。 毛宁“不惧外部干涉”的表态,既针对美国,也面向所有追求自主发展的国家:新时代的国际合作,已不再受限于某国所谓的“后花园”认知。 信息来源:委内瑞拉向中俄伊寻求军事装备?外交部:中委合作不针对第三方 作者:蒋继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