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女子为参加越野赛,赛前买了件内衣,谁料比赛中途大汗淋漓,内衣居然褪色,将399元短袖胸部染成粉色,皮肤也被染了。她找商家投诉,商家却称“汗液腐蚀面料”,只赔30元。女子发现商品详情页从未标注汗液会导致褪色,此前还承诺过赔偿短袖,如今却拒不兑现,女子气不过,将继续维权。 据悉,女子是资深越野跑爱好者,准备参加一场70公里越野赛。 她特意花了239元买一件某品牌运动内衣,赛前她按照惯例多次清洗,内衣既没掉色也没变形,手感和透气性都让她满意。 她心想,自己穿专业的运动内衣跑步,肯定有胜算。 比赛当天,女子顶着烈日跑了整整17个小时,高强度运动让她大汗淋漓,贴身的运动内衣始终被汗水浸透。 冲过终点抵达酒店后,她发现很多人对她指指点点。 她低头看着衣服就傻了眼:内衣竟出现严重褪色。 她身上价值399元的短袖胸口位置染成了大片粉色,洗了三次都没洗掉,成了彻底的废品。 更让她糟心的是,皮肤也没能幸免,胸口、腋下等贴身部位沾满了粉色印记,用沐浴露反复揉搓都难以清洁。 后续还出现了干涩发痒的不适,怀疑是染料刺激引发的皮肤敏感。 女子第一时间联系商家维权,提出退货退款,并要求赔偿被染色的短袖。 可因为内衣已过平台售后期,系统未能直接受理。 商家看到留言后给出的回应更让她气愤:这是汗液腐蚀面料导致的掉色,跟产品质量无关,只愿意赔偿30元作为补偿。 女子翻遍购买页面,确实没找到任何关于汗液可能导致褪色的提示,甚至商家还强调“流汗不闷汗”。 所以,女子对商家的离谱说法坚决不接受。 11月1日,忍无可忍的女子在社交平台发帖避雷,详细讲述了自己的遭遇,还附上了染色的衣物、皮肤印记和沟通记录。 帖子很快引发关注,不少网友吐槽“第一次听说汗液能腐蚀衣服”“这是质量不达标还找借口”。 眼看舆论发酵,商家主动联系女子,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承诺会全额赔偿她的399元短袖,让她先删除帖子。 可女子按要求删帖后,商家却没了下文,既没给出具体处理方案,也没转账赔偿。 她多次追问都被敷衍,甚至发现那款掉色的运动内衣仍在平台正常售卖,丝毫没有下架整改的意思。 女子又气又无奈,目前已整理好证据,包括购物凭证、染色实物、聊天记录、皮肤不适的就医记录等,明确表示会向消费者协会维权拿到应有的赔偿。 那么,从法律角度,该如何看待此事呢?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商品存在质量缺陷的,不受售后期限制,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换货并赔偿损失。 女子购买的运动内衣在比赛中出现严重褪色,导致其短袖被染色,皮肤也出现不适症状,这表明内衣存在质量问题。 虽然内衣已过平台售后期,但商品存在质量缺陷并不受售后期限制,女子有权要求商家退货退款,并赔偿被染色的短袖。 《产品质量法》第26条规定: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以及“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等要求。 该内衣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因汗液就出现严重褪色并损害消费者健康和财产安全,显然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商家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商家为平息舆论作出全额赔偿短袖的承诺,属于单方面加重自身义务的真实意思表示。 若商家承诺赔偿后拒不兑现,可构成欺诈,女子可维权。 对此,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