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下死命令,他明白:中俄关系再好,他也必须为俄罗斯未来考虑。中美会晤后普京有点

薛彤作琴 2025-11-07 11:59:07

普京下死命令,他明白:中俄关系再好,他也必须为俄罗斯未来考虑。中美会晤后普京有点急了,下了死命令,他深知亲兄弟明算账,就算是中俄的关系再好,他也得提前为俄罗斯的未来考虑,再开辟出一条新的路来。 先把时间线拉回到今年 10 月底,中美高层在旧金山举行会晤,虽然双方没在核心议题上达成突破性共识,但这种高层互动本身就牵动着全球格局。 消息传到莫斯科后,普京很快就有了行动。11 月初,他在克里姆林宫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开了场闭门会,会上直接给政府部门划了硬指标:三个月内必须拿出 “多极世界下俄罗斯经济安全战略” 方案,重点要放在拓展中国之外的合作渠道上,尤其是能源、科技、贸易这三大关键领域,绝不能让俄罗斯的发展被单一合作关系绑定。 大家都知道,这些年中俄合作确实走得近,2024 年两国贸易额突破 2600 亿美元,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石油占其石油出口总量的 45%,天然气占比也达到 30%,中国妥妥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 但普京心里门儿清,过度依赖单一市场风险太大,万一国际局势有个风吹草动,很容易陷入被动。就拿能源来说,之前欧洲对俄罗斯能源制裁,俄罗斯靠加大对中国出口稳住了基本盘,但要是未来能源需求或运输通道出现变化,单靠一个市场很难应对。 所以这次 “死命令” 里,特别强调要加强和印度、巴西等金砖国家,以及中东、非洲新兴市场的合作,目标是未来五年把对这些地区的能源出口占比从现在的 25% 提升到 40%。 能源领域的动作已经落地不少。11 月中旬,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签了份十年期的大合同,未来十年要向印度供应 1500 万吨液化天然气,还计划联合建设一条从俄罗斯远东到印度的跨境天然气管道。 这条管道一旦建成,每年能输送 500 亿立方米天然气,比现在俄罗斯通过北极航线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量还多,相当于给俄罗斯能源出口多了条 “主动脉”。 石油方面,俄罗斯也在加码对土耳其、埃及的出口,今年前 10 个月对土耳其的石油出口量同比涨了 60%,还在土耳其建了座年加工能力 1000 万吨的炼油厂,把原油加工成成品油后再销往欧洲和中东,既绕开了部分制裁,还能赚更多附加值。 科技领域的布局也不含糊。之前俄罗斯受西方制裁,芯片、工业软件这些关键技术主要靠中国和伊朗供应,现在普京要求加快和东南亚国家的科技合作,尤其是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11 月下旬,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和越南电子集团签了合作协议,要在越南建一座半导体组装厂,专门生产汽车芯片和消费电子芯片。 虽然这些芯片不是最顶尖的 7 纳米、5 纳米工艺,但能满足东南亚市场的需求,还能帮俄罗斯突破部分技术封锁,培养本土的半导体产业链人才。 另外,俄罗斯还和巴西联手开发卫星导航系统,双方成立了联合实验室,要在农业、交通领域推广使用俄巴联合研发的导航设备,减少对美国 GPS 的依赖,毕竟导航系统被别人卡脖子,关键时刻可是会影响国家安全的。 贸易方面,俄罗斯正在全力推动本币结算。之前中俄之间 80% 的贸易已经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现在要把这种模式复制到和其他国家的贸易中。 几年前 10 个月,俄罗斯和印度之间用卢比和卢布结算的贸易额占比已经达到 40%,比去年提高了 15 个百分点。俄罗斯央行还和巴西央行签了 300 亿雷亚尔(约合 58 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以后两国企业做贸易,不用再通过美元或欧元中转,直接用本币结算,既能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还能节省不少交易成本。 可能有人会问,普京这么做是不是意味着中俄关系要降温了?其实完全不是。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已经明确表示,拓展其他合作渠道不会影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在联合国、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合作还会继续深化。 普京心里很清楚,大国之间的合作从来都不是 “非此即彼”,而是要在保持核心伙伴关系的同时,多留几条 “后路”。毕竟国际局势瞬息万变,只有让俄罗斯的发展路径更多元,才能在复杂的全球格局中保持主动,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说到底,不管国家之间的关系多铁,最终还是要从自身利益出发做长远规划,这是每个大国领导人都会有的考量。 普京这次下 “死命令”,本质上就是为了让俄罗斯在多极世界里有更多话语权,减少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这种务实的做法,既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也符合大国发展的基本逻辑。 信息来源:普京下令制定俄罗斯经济安全战略 聚焦多领域合作

0 阅读:0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