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开眼了,简直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性! 事情的根源和俄罗斯的战时抚恤政策直接相

薛彤作琴 2025-11-07 14:11:12

真的开眼了,简直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性! 事情的根源和俄罗斯的战时抚恤政策直接相关。为了吸引更多男性参军,俄罗斯给阵亡士兵家属提供的抚恤金数额相当可观,通常超过 1450 万卢布,差不多 18 万美元,要是加上军衔补贴等额外款项,最高能到 20 万美元,这个数字几乎是俄罗斯普通人平均年薪的 20 倍。 在持续的战事和高额奖金的双重背景下,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开始动起了歪脑筋,“黑寡妇” 骗婚模式就这样悄然滋生。 这些骗局的操作手法其实很有套路,而且已经从个体行为发展成了有组织的团伙作案。俄罗斯最大的社交平台 VK 上,早就出现了几十个专门的女性社群,名字起得很有迷惑性,比如 “与士兵约会”“与肩标约会”,明着是撮合姻缘,实则是筛选目标。 40 岁的士兵谢尔盖・坎多日科的遭遇就很典型,他 2023 年 10 月刚签完征召令,第二天就被安排了一场奇怪的婚礼,仪式只持续 20 分钟,没有照片,没交换戒指,全场就一个宾客。 更反常的是,他的新婚妻子埃琳娜・索科洛娃婚后还跟前夫和孩子住在一起,直到谢尔盖阵亡,她领走 20 万美元抚恤金,家人才发现这场婚姻的真相。 团伙作案的规模更让人吃惊。俄罗斯中部汉特 - 曼西地区的调查委员会就破获过一起案件,犯罪团伙专门找单身男性,先劝说他们签兵役合同,再立刻安排假结婚,哄骗士兵把财务控制权交出去,靠着这套流程净赚了 3000 万卢布。 远东地区还有更恶劣的案例,一对夫妇联合一位 63 岁女性,诱骗一名无亲无故的 46 岁男子结婚参军,等他阵亡后,三人以 “遗孀” 身份瓜分了 800 万卢布抚恤金,现在案子还在审理中。 更离谱的是,居然有人把这种骗术当成 “商业计划” 公开宣扬。今年 4 月,西伯利亚的房地产经纪人玛丽娜・奥尔洛娃就在播客里鼓动女性:“想赚 800 万很简单,找个上前线的男人结婚,等他战死就好了。” 这番言论引发轩然大波,她后来虽然在警方视频里道歉,说对士兵和家属深感愧疚,但也暴露了这种价值观在某些人心里已经扎了根。 这些骗局不仅缺德,还让法律审判陷入难题。法官得费劲区分婚姻是基于感情还是奔着钱来,尤其是士兵阵亡后,证据链很容易中断。 27 岁的士兵格奥尔基・科斯蒂尔科的案子就折腾了大半年,他和安吉丽娜・瓦柳基娜结婚后同居 11 天就返前线,后来提出离婚,法官 2025 年 2 月判婚姻无效。 可两周后科斯蒂尔科阵亡,瓦柳基娜立马上诉要当受益人,直到他母亲起诉指控其婚内不忠,法院 6 月才驳回她的请求,剥夺了她领抚恤金的权利。 现在俄罗斯社会对 “黑寡妇” 的怒火越来越大,国家杜马议员列昂尼德・斯卢茨基都忍不住痛批,说这些人就像二战时的劫匪,玷污了对烈士家庭的敬意。 不少立法者已经呼吁修法,要么把这种假结婚定为刑事犯罪,要么限制冲突期间结婚的人申领抚恤金的权利,这些提案还在推进中。 战争本应让社会凝聚起来,可 “黑寡妇” 的出现却撕开了一道丑陋的口子。当婚姻变成套利工具,当牺牲沦为赚钱筹码,受伤的不仅是阵亡士兵的家属,更是整个社会的伦理底线,这种在战火中滋生的骗局,终究会被法律和舆论盯上,但它留下的警示,恐怕会在战后持续很久。 信息来源:俄乌冲突催生新型婚姻骗局:“黑寡妇” 瞄准俄罗斯士兵抚恤金_红星新闻

0 阅读:35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