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突然讲明了:在回忆录《应许之地》中,他提到中国长期保持克制,让两国关系几十年没走到全面冲突。 几十年来,中国始终保持冷静、耐心,始终稳住局势,而美国则始终徘徊在冲突的边缘。 这话从奥巴马嘴里说出来,还真有点让人意外。毕竟他当总统那会儿,搞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把军舰开到南海岛礁附近搞所谓“自由航行”,还联合盟友在东海、台海搞军事演习,明摆着是来挑事儿的。但他在书里承认,中国在这些冲突点上的反应“非常克制”,比如美国对台军售时,中国最多也就是召回大使、暂停谈判,从来没真刀真枪干起来。这种“战略耐心”让他既佩服又头疼,因为中国就像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把美国的拳头都卸到棉花堆里了。 奥巴马在书里还提到个有意思的细节:2009年他第一次访华时,团队被要求把所有电子设备留在飞机上,连洗澡都得摸黑,就怕被监听。这种草木皆兵的心态,恰恰暴露了美国对中国的深层恐惧。但反观中国,即便在钓鱼岛撞船事件、南海仲裁案这些危机时刻,也始终坚持“斗而不破”——外交部抗议照发,军事演习照搞,但就是不主动升级冲突。这种定力,连奥巴马都不得不承认,“中国比我们想象的更懂得如何在大国竞争中生存”。 但美国这边就没这么克制了。特朗普上台后,直接把“贸易战”打成了“科技战”,对华为、大疆这些中国企业下黑手,还搞出个“实体清单”,把几百家中国公司列入黑名单。更过分的是,美国在台海问题上不断踩红线,去年对台军售金额突破700亿美元,相当于给台湾每人发了9万多新台币的武器钱!这种火上浇油的做法,连台湾民众都看不下去,有人在脸书上吐槽:“这些钱拿来修高铁不好吗?非要买美国淘汰的武器!” 最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在军事上挑衅,一边又离不开中国的经济支持。就说大豆吧,美国农民种出来的豆子,一半都得卖到中国去。2023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291亿美元,要是中国真跟美国彻底翻脸,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主估计得集体破产。所以奥巴马在书里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离不开中国的市场,但又害怕中国的崛起”,这种矛盾心理,就像一个人既想抱着金饭碗,又怕碗里有毒。 但中国的克制可不是软弱。就拿南海来说,美国军舰年年都来“自由航行”,中国每次都派海警船跟踪监视,该抗议抗议,该警告警告,但从来没让局势失控。反倒是中国在南海搞的“一带一路”项目,比如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港、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把周边国家都绑上了经济快车。这种“以发展促安全”的策略,比美国的炮舰外交高明多了。 这里给大家科普三个硬知识点:第一,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虽然大,但美国企业在华年销售额超过4900亿美元,比中资企业在美销售额高6倍多,真正的“受益者”是谁一目了然;第二,美国所谓的“航行自由”,在国际法上根本站不住脚,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完全是主权范围内的事;第三,中国的“战略耐心”不是无限期的,如果美国继续在台海、南海玩火,中国必然会采取更有力的反制措施。 你觉得奥巴马说的“中国克制”是真心话,还是在为美国的失败找借口?如果美国继续在冲突边缘试探,中国该如何应对?我看啊,美国政客们得醒醒了,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100年前的中国,靠吓唬人是行不通的。真正的大国竞争,比的不是谁的拳头硬,而是谁的耐力强。奥巴马能在回忆录里承认这一点,也算有点自知之明,但美国的现任政客们,什么时候才能学会“以和为贵”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