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细心的网友发现,在福建舰入列仪式上,看到了马伟明院士,这位为中国电磁弹射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当之无愧新时代的国之脊梁。 福建舰是我们的第三艘航母,我们进入了三航母时代,21世纪是海洋的时代,太空的时代,这都需要我们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更是需要科研人员孜孜不倦的努力奋斗。 看到马伟明院士出现在福建舰入列仪式上,很多人心里都特别感慨。这位老爷子可是咱们中国电磁领域的“定海神针”,当年为了攻克电磁弹射技术,硬生生带领团队在没有任何经验借鉴的情况下,从零开始钻研,攻克了无数个难关。要知道,电磁弹射技术有多重要?美国的福特级航母用的就是这个技术,而咱们的福建舰直接跳过了蒸汽弹射,一步到位用上电磁弹射,这背后全是马伟明院士团队的心血。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一个弹射技术吗?有那么夸张吗?还真别小看它。航母上的舰载机能不能快速起飞、能不能多带弹药和燃油,全靠弹射技术。蒸汽弹射不仅效率低,还特别“娇贵”,维护起来麻烦得很,而电磁弹射就不一样了,效率高、维护简单,还能适配各种类型的舰载机,从战斗机到预警机,都能轻松弹射起飞。这意味着咱们的福建舰战斗力直接上了一个大台阶,在远洋作战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且,马伟明院士的贡献可不止电磁弹射这一项。他还带领团队攻克了电磁阻拦、综合电力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这些技术不仅用在航母上,还能用到驱逐舰、潜艇等各种舰艇上,让咱们中国海军的装备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说,没有马伟明院士这样的科学家,咱们的三航母时代可能还要晚来好几年,更别说在电磁领域实现对美国的追赶甚至超越了。 不过,在为马伟明院士点赞的同时,我们也得清醒地认识到,咱们在高端科技领域还有不少“卡脖子”的问题。虽然福建舰用上了先进的电磁弹射技术,但在芯片、高端传感器、航空发动机等领域,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不是靠一两位科学家就能弥补的,需要更多像马伟明院士一样的科研工作者投身其中,默默耕耘。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给科研人员创造更好的环境。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觉得搞科研又苦又累,收入还不如去互联网公司,导致不少优秀的人才都流失了。如果我们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那么想要在科技领域持续领先就会变得很困难。所以,除了给科研人员提高待遇,还要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能静下心来做研究,不用被太多琐事打扰。 还有一点,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追赶”,更要想着“超越”。马伟明院士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也应该有这种创新精神,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面模仿,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占据主动。 说到底,福建舰的入列和马伟明院士的贡献,不仅是中国海军的骄傲,更是中国科技实力的体现。但我们不能因此沾沾自喜,要看到差距,正视不足,用更多的努力和坚持,在科技领域闯出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地。毕竟,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我们才能在国际上说话有底气,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福建舰 福建号航母舰 福建号航母 福建号舰 弹射航母船 福建舰舰 下水航母

罗莎海
人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