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明明自己能干的事,偏偏要交给台积电来干,在自己地盘上帮他赚钱,亏空补了,

韫晓生 2025-11-09 17:54:24

[太阳]明明自己能干的事,偏偏要交给台积电来干,在自己地盘上帮他赚钱,亏空补了,市场抢了,真是自己掏钱砸自己!若不是项立刚再发声,很多人恐怕还没意识到这是一场悄无声息的“技术殖民”。台积电南京厂年年盈利,稳坐钓鱼台,可它生产的是本土企业早就可以做的成熟制程芯片。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在南京等地新建五座厂、继续涨价,行业减速下的台积电底气何在?)   项立刚的发声像一把钥匙,撬开了台积电南京厂 “盈利神话” 的外壳,这家 2016 年启动、2018 年量产的晶圆厂,扎根南京的土地,却在中美科技博弈的棋盘上扮演着别扭角色。   它靠成熟制程赚得盆满钵满,帮台积电填了全球扩张的亏空,却抢了本土芯片企业的饭碗,成了美国封堵中国产业链的 “暗棋”。   这背后藏着的,既是全球化分工的利益纠缠,更是科技霸权与自主突围的激烈较量。   2016 年,台积电砸下30 亿美元在南京建 12 英寸晶圆厂,瞄准的是16nm这种成熟制程芯片。那时咱们的芯片产业正憋着劲追赶,28nm、16nm 技术已突破,就等着在市场上闯出名堂。   两年后的10 月南京厂量产,2020 年刚满产就赶上全球缺芯潮,成熟制程成了香饽饽。台积电趁热打铁,一年后又投 28.87 亿美元加建28nm产能,到2023 年中月产能突破6万片。   短短几年,这家工厂成了台积电的 “摇钱树”。2024 年单厂赚了近60亿人民币,四年总盈利超 800 亿新台币。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些钱刚好补上了它在美国、欧洲的“窟窿”,南京厂活生生成了台积电全球布局的 “输血泵”。   可这风光盈利的背后,藏着中美科技博弈的算计。台积电看着是台企自己拿主意,实则早被美国的芯片战略绑住了手脚,七成以上的制造设备都来自美国,先进技术更是离了美国不行,根本没法违抗美国政策。   2020 年起,美国一步步收紧对华技术出口,2022 年干脆把 14nm 以下设备管了起来,南京厂只能靠 “特殊许可” 才能进口设备。   今年9 月,美国突然通知要撤销这项许可,年底到期后买设备得一件一件报批,这才把底裤都露了出来。   高端制程层层封锁,不让中国往上走;成熟制程放任台积电抢市场,既赚走钱,又挤得本土企业喘不过气,延缓咱们建自主产业链的速度。南京厂盈利光鲜背后是场看不见硝烟的芯片战。   这场 “战争” 的战场,正是本土企业急需的成熟制程市场。   手机、汽车、物联网里都得用这类芯片,需求大得很。中芯国际、华虹这些本土企业攻关多年,早就能造 28nm、16nm 芯片了,本该借着市场需求攒经验、扩产能。   可台积电凭着全球供应链优势,成本更低、产能更稳,一下就抢了大量份额。反观本土企业,市场被挤得缩水,研发和扩产都没了底气,好不容易等来的“追赶窗口”差点被关上。   更关键的是,南京厂承担着台积电 25% 的大陆营收,还雇了近 3000 名员工,表面看是带动就业,实则像颗钉子扎在产业链里。   2025 年撤销许可成了转折点,短期看,南京厂靠库存设备还能撑一阵,盈利不会立马掉下来。但长远来说,买设备要挨个审批,周期变长、成本上升,再想像2021年那样快速扩产根本不可能。   这对咱们的芯片产业来说,既是坑也是机会——坑在于台积电短期内还占着市场,本土企业得接着拼;但机会也在这儿。美国的硬手腕彻底打碎了“靠别人产能”的幻想,逼着咱们下决心搞自主创新。   政策立马跟上,钱和人才都往半导体领域凑,中芯国际在上海一年建一座新厂,华虹在无锡加产能,2024 年咱们 28nm 月产能一下多了30万片,全球份额从18% 涨到 28%。   这场博弈早就跳出了单个工厂的范畴,咱们反手出台稀土出口管制,这玩意是造芯片的关键材料,一下就让全球供应链紧张起来,稀土涨价不说,不少企业还断了货,台积电首当其冲,成本飙升,苹果、英伟达这些下游企业也跟着慌。   台积电南京厂赚的钱要变少,海外工厂还在亏,其全球布局得重新算账;咱们短期是要扛住供应链波动和竞争压力,但这场危机也逼着咱们把设备、材料、制造等环节的“短板”补上。   台积电南京厂的故事,揭穿了美国 “技术殖民” 的套路:靠控制核心技术和供应链,一边赚走别人的钱,一边卡住别人的发展脖子,但也让咱们看清了,自主创新才是唯一的出路。   随着许可撤销,这场博弈会更激烈,台积电怎么选、美国政策怎么变、本土企业能不能突破,都会影响全球芯片格局。   但有一点肯定没错,经了这波 “温柔收割”,咱们的芯片产业只会更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这场战,输不起,也不能输。

0 阅读:214

猜你喜欢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