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国企业已裁员超100万人。其中硅谷大裁员超10万人,都是AI惹的祸? 尽管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尚未完全来临,但AI技术已开始显著重塑就业市场,尤其在科技领域引发了深刻的岗位结构调整。 自2025年下半年起,硅谷科技巨头相继启动大规模裁员潮:微软计划裁减超15000个岗位,英特尔宣布裁员约21000人,Meta也在年初裁员3600人后,于10月底对人工智能部门重组再裁约600人。亚马逊、谷歌等公司也纷纷跟进,其普遍理由是“削减成本和使用AI”。咨询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的数据显示,2025年美国企业已宣布裁员超过100万人,招聘广告数量也降至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尤其在科技产业集中的地区表现明显。 与裁员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科技巨头正将巨额资金投向AI基础设施。 Meta计划部署130万块GPU并投入超过2000亿美元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微软、谷歌和亚马逊的资本支出也达到历史高位,分别达数百亿甚至近千亿美元规模。这种“循环融资”模式(如英伟达与OpenAI之间千亿美元的芯片投资与采购协议)虽推高了市值,但也引发市场对AI投资泡沫的担忧。 显然,市场的乐观预期几乎完全建立在未来算力变现的想象上,而非当前的盈利能力。如果最终AI应用带来的收入无法覆盖天文数字的投资成本,整个资金循环链条可能断裂。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企业正将资源从部分人力岗位转向算力投资和AI研发。 然而,AI在替代重复性工作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职业需求,如人工智能训练师、大模型开发等岗位需求激增。未来就业市场可能进一步向高技能人才倾斜,而对传统岗位的从业者而言,主动提升数字技能、适应人机协作的新模式,将是应对当前变革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