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渣!天津新港口岸,一批号称是“等外硅”的入境货物,引起关员注意,货物的外观、

洞察观史 2025-11-13 12:46:02

真是渣!天津新港口岸,一批号称是“等外硅”的入境货物,引起关员注意,货物的外观、颜色还有性状,都与硅不相符,有问题! 天津新港口岸最近查出个大问题,一批申报为 “等外硅” 的入境货物刚到港,就被关员看出了不对劲。 货单上写着工业原料,实际打开集装箱一看,那些块状货物颜色乱得很,有银灰色的,还有棕灰、蓝色的,表面全是蜂窝眼,嵌着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跟正经硅制品压根不是一回事。 这事得从 11 月 7 日那天的查验说起。 天津新港海关关员按流程核对货物,“等外硅” 这名字本身就有点可疑,通常这类工业原料就算品级低,外观也该相对统一。 现场拿起来掂量,手感比正常硅料轻不少,敲开一块里面全是孔洞,还掉渣。关员当场就取样送去检测,结果出来吓一跳 —— 这根本不是什么硅,是工业硅冶炼时产生的炉底料和炉渣,属于国家明令禁止进口的洋垃圾,整整 25 吨。 这些洋垃圾要是真混进国内,麻烦可大了。 我以前在环保部门的朋友说过,这种冶炼废渣里可能藏着重金属,随便堆放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要是被不法商家当成原料再利用,搞不好会融进日用品里。现在这批货已经被退运,但想想就后怕,要是关员当时马虎点,后果不堪设想。 更有意思的是,这不是天津港第一次跟 “硅” 打交道的走私案。2019 年 8 月就出过一档子事,青岛有家公司申报出口 “玻璃”,3 个集装箱 72 吨重,关员要查验还百般拖延。开箱一看,哪有什么玻璃,全是银灰色的金属块,后来鉴定是要许可证才能出口的硅铁,光偷逃的关税就有 12 万。 一进一出两起案子,能看出走私分子的套路越来越滑。以前出口伪报品名,无非是逃避关税和许可证,现在进口更狠,直接把洋垃圾包装成 “等外品”。他们算准了 “等外” 俩字能模糊标准,以为关员会放松警惕,可惜打错了算盘。 这背后藏着一本黑心账本。 洋垃圾在国外处理要花大价钱,运到国内就算被查,顶多是退运,要是蒙混过关,随便转手卖给小作坊,就能赚好几倍差价。 就像有人把过期食品换个包装当临期品卖,都是赌运气碰上个 “粗心买家”,只不过这次的 “买家” 是火眼金睛的海关。 关员的细心真不是吹的。 有次我帮朋友收跨境快递,包裹上写着 “日用品”,重量却不对劲,拆开发现夹了本厚厚的书,当场就被快递点拦下。 海关查验比这严多了,不仅看外观、掂重量,还会用专业仪器检测,那些想靠 “障眼法” 闯关的,基本都是自投罗网。 我国对洋垃圾的打击从来没松过劲。 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进口洋垃圾轻则退运罚款,重则追究刑事责任。2019 年那起硅铁走私案,最后移交司法处理,涉事公司不仅补了税,还吃了官司。可总有人铤而走险,说白了还是利益熏心。 这些案子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合规才是硬道理。就像开网店不能卖假货,做跨境贸易更不能耍小聪明。那些看似能钻的空子,其实都是监管部门早就布好的 “陷阱”,真踩进去得不偿失。 海关的查验不是没事找事,是在守着国门的安全。 从 2019 年截获出口硅铁,到 2025 年查出进口洋垃圾,能看出监管越来越精准。走私分子的套路在升级,关员的本事也在跟着涨,这一来一回的较量里,守住的是我们的土地和健康。 大家总觉得 “走私” 离自己很远,其实这些洋垃圾要是流进市场,说不定哪天就会出现在我们用的餐具、穿的衣服里。关员多一分细心,我们就少一分风险。那些藏在货物里的猫腻,终究逃不过较真的眼睛。 做生意讲究诚信,跨境贸易更得守规矩。别想着用 “等外品” 当幌子,也别以为伪报品名能蒙混过关,监管的尺子从来都很准。 毕竟踏实赚钱心里才安稳,靠耍小聪明赚的黑钱,迟早要还回去。 信息来源: 海关发布——2025-11-11 原来这么渣

0 阅读:0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