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曾被日系品牌长期主导的越南摩托市场,如今被中国电摩强势搅局!2025上半

洞察观史 2025-11-13 14:45:59

谁能想到曾被日系品牌长期主导的越南摩托市场,如今被中国电摩强势搅局!2025上半年越南电摩销量近乎翻倍达20.9万辆,中国品牌凭智能化技术+本地化布局,硬生生拿下28%份额,十多家企业扎根建厂适配需求。从边缘角色到关键玩家,这场逆袭为何如此迅猛? 越南的街头正在悄悄换主角。以前放眼望去全是本田、雅马哈的燃油摩托,2025 年上半年突然冒出大批中国电摩,销量直接翻倍冲到 20.9 万辆,中国品牌硬生生啃下 28% 的市场份额。 这事儿放在五年前想都不敢想,毕竟本田在越南燃油车市场曾牢牢攥着 80% 的份额,堪称 “两轮车太上皇”。 越南人对摩托的依赖程度超乎想象,几乎家家都有车,但燃油车污染大,政府早想推动电动化。 日系品牌仗着老资格,觉得电摩只是 “过渡产品”,迟迟不肯下血本升级。 中国企业瞅准机会,从 2023 年开始扎堆往越南跑,雅迪、爱玛、台铃这些牌子,十多家都在当地建了厂,光雅迪在北江省的工厂就砸了 1 亿美元,年产能能到 200 万辆。 2025 年上半年的数据一出来,整个行业都惊了。 越南电摩销量直接飙到全球第三,仅次于中国和印度。 中国品牌能分到近三成份额,靠的可不是以前的 “低价套路”。 我去年去胡志明市出差,打车时司机阿明跟我吐槽:“以前买日系是‘闭眼入’,现在选中国车是‘挑功能’。” 他指了指路边的雅迪电摩,说那车能连手机,没电了还能找换电站,比他的老本田方便多了。 智能化真是戳中了越南年轻人的点。 台铃把智能云动力系统搬了过去,车子能自己根据山路调整动力,爬坡不费劲。 爱玛更绝,搞了个智能防盗 APP,车被碰一下手机就报警,越南治安乱,这功能简直是刚需。 反观本田 2024 年推出的首款电摩,连个基础的电量显示都做得含糊,被网友调侃 “像从博物馆翻出来的老古董”。 光有技术还不够,中国企业在 “本地化” 上玩得特别溜。 越南多山多雨,雅迪专门改了减震和防水设计,车轮纹路比国内款更深,雨天骑不打滑。 充电是个大难题,他们就跟越南邮政合作,在邮局里装充电桩,还推出 “电池租赁” 服务,不用等充电,换块电池就能走。 我在河内逛便利店时见过这场景,老板把充电桩装在店门口,买瓶水的功夫就能补电。 老板说以前卖日系配件赚差价,现在代理中国电摩,售后维修的利润比卖货还高,因为中国品牌在当地铺了 300 多家门店,“销售 - 维修 - 换电” 一条龙服务,比日系的售后点密集多了。 日系品牌的反应慢得让人着急。 雅马哈 2025 年才宣布要在越南建电摩工厂,这时候中国企业已经把市场摸透了。 更有意思的是越南本土品牌 VinFast,靠着政策红利占了 55% 的份额,但核心的锂电池、智能控制系统,不少还是从中国企业手里买的,等于替我们做了 “市场教育”。 这波逆袭藏着中国制造业出海的新门道。 以前出去靠 “低价冲量”,现在是 “技术定制 + 服务扎根”。 台铃针对越南年轻人喜欢听音乐的习惯,给车加了蓝牙音箱;爱玛考虑到当地人收入不高,推出 “首付 200 美元分期” 方案。 这些细节不是坐在办公室能想出来的,得真扎在当地看需求。 本田其实早该有危机感。 2024 年 4 月到 2025 年 3 月,他们在越南卖了 230 万辆燃油车,可电摩销量连零头都不到。 就像诺基亚当年守着功能机不放,等智能手机普及了才慌神,日系现在也面临这问题,燃油车的老本快不够吃了。 中国品牌的野心还不止越南。 越南是东盟自贸区的 “桥头堡”,从这里出口到印尼、菲律宾能享关税优惠。 虎嗅网 2025 年 2 月的报道预测,东南亚电摩市场 2029 年能突破 440 亿美元,中国要是能稳住越南的基本盘,说不定能重塑全球两轮车格局。 有人说这是 “运气好”,碰上越南电动化转型。 可运气从来只给有准备的人。 雅迪的防水技术、台铃的智能系统,都是在国内市场打磨了好几年的成熟产品;本地化建厂、跟邮政合作充电桩,也是花了大价钱试错试出来的。 没有这些硬功夫,就算遇到风口也飞不起来。 越南街头的中国电摩越来越多,背后是 “中国智造” 的底气。 以前我们追着别人的技术跑,现在能把自己的优势变成市场份额。 这种转变不是靠喊口号,是靠一个个适配山地的减震器、一个个贴满街头的充电桩堆出来的。 未来再看中国企业出海,可能不会再听到 “低价竞争” 的标签了。 像越南电摩这样,用技术解决当地痛点,用服务扎进本地市场,才是真的 “走出去”。 信息来源: CNMO科技——2025-11-12中国电摩加速开拓东南亚市场 在越南斩获近30%份额

0 阅读:46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