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刚有波折,美方就火速派代表团赴华!11月12日晚,何立峰副总理在北京会见

洞察观史 2025-11-13 16:46:05

中美关系刚有波折,美方就火速派代表团赴华!11月12日晚,何立峰副总理在北京会见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负责人,双方聚焦经贸等议题深入交流,还达成广泛共识。    可能有人对这个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 有点陌生,这可不是普通机构。   1966 年就成立的非政府组织,当年 “乒乓外交” 就是他们搭的桥,连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天凯都参加过他们的学者计划。   这次带队的欧伦斯会长更有意思,去年还在驻美使馆晚宴上用中英双语喊话要改善关系,典型的 “中美通”。   为啥说这会见来得巧?往前数几天,11 月 6 日就有消息,中美刚同步调整了关税。   美方取消了针对中国商品的 “芬太尼关税”,中方也停征了美国鸡肉、玉米这些农产品的额外关税。   我上周去超市,发现进口猪肉价格确实降了点,导购说进货成本下来了,这就是经贸共识落地的实在影响。   很多人觉得大国互动都是官方硬邦邦的谈判,其实民间组织才是 “润滑剂”。   这个委员会里全是美国商界、学界的头面人物,他们最清楚对华加税最后是美国企业买单。   2025 年 5 月日内瓦会谈时就有教训,美方加征的 34% 关税,最后全变成了美国消费者的账单。   何立峰副总理这次提了个关键,要落实两国元首釜山会晤的共识。   这话不是空的,4 月份他去广交会展馆调研时就说过,中国市场对各国采购商都是沃土。   现在看来,从广交会的开放信号到关税调整,再到这次民间组织牵头的会谈,一套组合拳打得很稳。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会见真能解决问题吗?看看历史就知道,2023 年王毅主任也见过这个委员会的人,后来就有了经贸磋商的重启。   他们就像两国关系的 “探路兵”,官方不好直接说的话,民间先聊透,官方再跟进实操。   全球经济现在就像踩在跷跷板上,中美这两个大块头稍微动一动,全世界都得晃。   毕竟两国经济总量占了世界三分之一,真闹僵了,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这种 “边有波折边谈” 的状态,反而透着点成熟。   这次会见最有意思的是,双方都没喊口号,全是围绕 “怎么落实共识” 聊,比如接下来还要解决物流限制、农产品贸易这些具体事。   大国相处哪有一帆风顺的,关键是得有能坐下来的渠道。   这个有五十年历史的委员会,从乒乓外交到现在的经贸搭桥,证明民间力量从来都是中美关系里的 “稳定器”。   咱们普通人可能不懂那些外交辞令,但超市里的物价、企业的订单,这些都是最真实的答案。   中美之间的事儿,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就像做生意,你有我要的,我有你需的,好好谈总能找到辙。   这次会见不是结束,更像是新一轮务实合作的开头,毕竟对老百姓来说,能买到便宜东西、能有稳定工作,这才是最实在的。 信息来源: 新华社——2025-11-12何立峰会见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负责人时指出:中美双方应共同维护好、落实好元首会晤重要共识和成果,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