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突然宣布了他的看法:大量中国理工人才在美国扎根,竞争压力正在加码。 张忠谋在访谈里点名,中国培养的大批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在美国芯片与AI企业成为主力,据媒体报道。 施一公在国内多次发声,直指科研环境与支持仍需提升,部分优秀科研人员在美国长期停留,回国动力不足。 具体来看,美国顶尖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中,有高达38%是华裔科学家。像OpenAI、DeepMind这些前沿公司的核心团队里,华人科学家早已是顶梁柱,GPT-4这样的关键项目里,近五分之一的研发骨干是在中国接受的本科教育。 张忠谋之所以特别提醒美国注意人才问题,是因为他亲身体会到美国芯片制造业的短板。 他曾直言,在美国制造芯片的成本比在台湾高出50%,根本原因就是美国缺乏足够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厂时,就遇到了人才难找的实际困难。 相比之下,中国每年培养的理工科毕业生数量远超美国。数据显示,美国本土每年产生的STEM专业人才大约在35万人左右,而中国每年的相关毕业生能达到500万人。这个巨大的人才基数,是中国科技发展最坚实的底气。 为了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中国也从政策层面持续发力。例如从2025年10月1日起,中国推出了新的K字签证,专门方便世界顶尖大学的理工科毕业生来华学习或工作。这为海外人才来华发展提供了更多便利。 当然,真正留住人才的关键,还是在于科研环境的持续优化。施一公回国后,在清华大学推动建立了新的人才引进和评估机制,引进了70多名世界级优秀人才。 这种注重给年轻人稳定支持、鼓励大胆探索的科研文化,对人才成长至关重要。 [机智]照我看,人才的流动就像水流,总会趋向于更开放、更有利于发展的环境。当前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才格局,也说明真正的创新离不开全球合作。 对于中国如何能更好地吸引和培养顶尖人才,您有什么好的看法或建议吗?欢迎在评论区一起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