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胡宗南意外捕获了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在解放军中被俘的最高级别将领刘亚生,他将刘亚生请至自己的私宅,予以优待,为了促使刘亚生投降,胡宗南还特别指派手下安排了一位女特务,企图通过美人计来让刘亚生屈服,他这么做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刘亚生出生在1910年的河北河间县农村,家里非常贫穷,父亲早早离世,母亲独自带着两个孩子,日子难熬,刘亚生小时候住在牛棚里,冬天吃的窝窝头都不够分,生活的艰难没有磨掉刘亚生的求知欲,村里的私塾教书先生讲课时,刘亚生总是趴在窗外偷听,衣服破旧,眼神却特别专注,后来先生被感动,让他进屋免费听课,靠着这份坚持,1927年,刘亚生考上了保定第二师范学校。 进了师范,刘亚生第一次意识到,光靠自己努力并不够,国家和民族的问题更大,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初,国家动荡,外敌入侵,中华民族陷入危机,1932年,刘亚生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作为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学府之一,北京大学聚集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刘亚生在这里接触了进步思想,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全国爆发“一二九”学生运动,刘亚生冲在最前线,参与组织游行,后来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党组织想办法把他救出来,这次经历让刘亚生更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1936年,刘亚生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踏上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道路。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刘亚生到达延安后,被分配到王震身边做秘书,那个年代,延安生活条件艰苦,但革命气氛浓厚,刘亚生不怕吃苦,埋头工作,很快被认为是能干可靠的人才,1938年,刘亚生调入八路军359旅政治部,从事宣传教育工作,南泥湾大生产时期,刘亚生和战士们一起开荒种地,带头落实自力更生的方针,大家学习文化,宣传抗日道理,部队士气很高,抗战胜利后,刘亚生已经成为359旅政治部的副主任,负责全旅的政治教育工作,中国共产党提倡密切联系群众,强调思想引领,刘亚生的工作为部队凝聚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大规模围攻中原解放区,359旅为了保存实力,要突围回延安,刘亚生在长期高强度工作中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病,组织考虑他的身体状况,让他和妻子何薇化装为普通百姓,准备绕道去陕甘宁边区养病,可是在陕南黑山镇附近,刘亚生和妻子被国民党巡逻队抓获,成了重要战俘。 刘亚生被捕以后,胡宗南亲自过问,359旅在西北战场是有影响力的部队,刘亚生又是政治部副主任,掌握着重要情报,胡宗南决定先用优待策略,安排刘亚生住进条件很好的房子,给他请医生治病,甚至用金钱、职位、美女等诱惑,胡宗南希望用软办法突破刘亚生的心理防线,争取让他投降,国民党想通过策反高级将领,一方面获取军事情报,一方面打击解放区士气,同时也能在政治上给自己加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心理战术并不少见。 刘亚生面对这些诱惑,没有任何动摇,优待和美人计都没能改变他的立场,胡宗南见软的不行,就改用酷刑,电击、鞭打、辣椒水、老虎凳等手段都用上了,刘亚生多次昏迷,仍然没有吐露任何情报,刘亚生信仰坚定,知道革命事业需要保密和自我牺牲,即使在生死关头,刘亚生也没有考虑个人安危,何薇在酷刑下精神崩溃,被迫劝刘亚生投降,刘亚生忍痛与妻子决裂,写下离婚书,这一幕令人唏嘘,但也体现了刘亚生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1947年,刘亚生被转移到南京国防部看守所继续关押,敌人继续审讯,不断用酷刑逼供,刘亚生在狱中鼓励其他被捕的共产党人坚持信仰,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关键阶段,三大战役打得国民党节节败退,国民党高层决定处决一批共产党高级干部,企图挽救士气,作为被俘级别最高的解放军干部,刘亚生自然成了重点对象。 年底一个寒冷的早晨,刘亚生被绑上巨石,押到南京燕子矶江边,面对敌人的最后威胁,刘亚生毫不退缩,巨石入江,江水吞没了烈士的身影,刘亚生牺牲时年仅38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