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不信,古代战力巅峰,不是大汉也不是大唐,而是永乐帝朱棣时期。朱棣组建了三

武某人 2025-11-15 14:21:50

说出来你不信,古代战力巅峰,不是大汉也不是大唐,而是永乐帝朱棣时期。朱棣组建了三支精锐,分别是三千营、五军营和神机营。这个时期的明军,不仅骑兵有将近十万,还把火器、火炮玩出了花,能够做到初级的“步炮协同”。 许多史书都记载了永乐间的几次北伐,但极少人会注意到,有一场战事的经过,把这支军队的体系展现得极为完整。那场战事的细节,在后来的军中口口相传,被称作一次足以改变格局的出击。 故事要从一次追击开始讲起。永乐年间的一次北上行军中,明军发现蒙古部众在夜间仓促撤离,似乎准备利用草原的纵深优势摆脱明军。 朱棣当即下令推进。天亮后,侦知敌骑开始集结,明显意图反冲。前锋传来情况后,三千营与神机营迅速列阵。那段时间的明军已经习惯在急行军中保持战斗状态,所有兵种都被要求随时迎战。 神机营排成多列,他们将火铳架在提前准备的支撑架上,按照事先定下的节奏依次点火。火声连成密集的间隔,烟雾在阵列前飘散,让敌骑无法判断射击空档。 火炮在更远的位置展开,以盏口炮为主,大口径炮居后。炮声压住了马蹄声,使草原的空旷被彻底改变。敌骑的冲势被打断,队形开始分散。就在神机营连续输出的间隙,五军营步兵开始推进。他们保持阵列,不急不缓,把战线稳稳向前推。明军指挥层此时已经判断敌骑出现混乱,三千营在两翼加速,准备完成包围。 这场战事的结果,是蒙古部众再度被迫向北撤退。朱棣在此役后继续北进,使草原上的部落长期处于被追击的态势,再难集结成能压境的规模。北方边境因此获得数十年的相对稳定,许多沿线屯军记载也显示,边军的压力明显减轻。 三千营、五军营和神机营在组织结构上互为支撑,能够进行持续推进、远距打击和快速侧击。他们的协同是长期训练形成的标准动作。史料中多次记载三营分工明确,尤其神机营的独立编制,使明朝成为世界上最早大规模建立火器部队的国家之一。 为什么朱棣会如此重视军力建设?这与他的经历密切相关。他经历“靖难之役”,从北平起兵,直到进入南京,这段过程使他深知强大战力的重要。等他登上皇位,北方蒙古部众仍在活动,他选择主动作战。 多次北伐不仅为了打击对手,也为了让明军不断保持战斗能力。军制改革和三大营的建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成形。 永乐时期的军力能达到这种水平,还依赖当时的物资能力和制度安排。三大营的运作需要大量器械、战马、粮草和专业匠作,朝廷在京师设专营工坊,以保障军械更新。史料显示,神机营的火铳、火炮类型在永乐年间得到大幅改进,火器制造也进入制度化阶段。

0 阅读:20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0

用户10xxx70

1
2025-11-16 07:59

结果让也先全歼!

ABCDE12345 回复 11-16 11:24
土木堡存疑,很多史料都表明是明军叛军入营突袭。

猜你喜欢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