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钱学森回家吃饭,夹起一块红烧肉,突然惊呼:“别吃,拿去化验!”,谁知

武某人 2025-11-15 16:21:51

1964年,钱学森回家吃饭,夹起一块红烧肉,突然惊呼:“别吃,拿去化验!”,谁知,化验结果出来后,全家惊呆了,竟然有剧毒。 一家人陷入短暂的安静。钱学森随后让警卫封存全部食材,并立即上报组织。当晚,负责安全的部门连夜召开会议,一支调查小组就此成立。 那个时期,钱学森的住所已有严格管控。日常饮食由一位专门的厨师负责,此人经过审查,手艺好、待人谨慎,看不出任何问题。 调查人员把重点放在这位厨师身上。当他们赶到厨师的宿舍时,却发现房间空无一人,门锁完好,像是提前离开。 这让调查方向更明确:有人提前接触了这名厨师,并逼迫他动手。 在城郊搜寻两天后,调查组在一片灌木附近找到他。厨师并未反抗,只是不断重复一句话:“我没办法,不这么做,我家里活不了。” 小组把他带回审查,他交代得很清楚。几天前下班时,一群陌生人扣住他,要求他把毒物放进钱家的食物,并威胁他的家属。厨师不敢拒绝,只能照做。 调查组继续顺线排查,很快找到了幕后的人。他们来自境外,目的明确——想通过暗算阻断中国的科研进展。 1964 年,是我国国防科研的关键年份。导弹、火箭、核试验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都在加速推进,钱学森承担着核心任务。他几乎全年在基地工作,常常几天连续不休,回家次数很少。 但敌对势力对他的行踪一直关注。早在他决定回国时,境外势力就试图阻拦。后来他顺利归国,科研工作不断突破,这些势力就从阻拦转为暗中破坏。 钱学森对此并非毫无警觉。长期处理火工、燃料、化学材料,让他的嗅觉对异常味道格外敏锐,那天的红烧肉之所以被他察觉,是因为腌料里混入的毒物气味微弱,却无法逃过他多年养成的本能。 蒋英当时正准备把孩子的碗端上桌,听他说“先别吃”的声音时,还不知道原因,只知道必须照办。等真相揭开后,她才明白这次事件的危险程度。 事件上报后,相关部门立即升级他的安全等级。钱家搬入防护更严密的院落,进出都有专门的哨卫登记。新的伙食组被选派过来,其中一位负责检验的同志经验丰富,每天工作就是对食材做基础检测,再确定能不能进入厨房。 蒋英也按照要求,停止所有外出采购。所有生活用品都由固定渠道配送。钱学森虽然几乎不参与这些安排,但对安全措施十分支持。经过这次事件后,再没有人在食物上下手的机会。 而钱学森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实验中,继续推进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关键突破。他知道技术是国家的命脉,更知道这份工作让不少敌对势力十分忌惮。 钱学森回国后,给中国国防事业带来的影响极大。无论是总体设计思路、关键技术突破,还是科研体系建立,他都起到核心作用。 境外势力了解他的价值,因此不断寻找机会破坏我国的进展。 那盘红烧肉只是无数暗流中的一次,但正是在这种压力下,科研团队和国家的安全体系更加成熟,也让钱学森之后得以安心工作。 他后来曾说,国家需要他去做的事,比任何威胁都重要。这句话,也是他当年坚持到最后的根源。

0 阅读:60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