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日本方面突然宣布了。 据多家日媒报道,日本准备把自卫队“1等陆佐”等数字称呼改回“大佐”等传统叫法,同时把“普通科”改成“步兵科”,计划在2026财年落地。理由是“和国际接轨”,方便外军理解。这话听着耳熟吗?好像每次有点动静,都拿“接轨”当理由。可问题是,美军也没叫“大佐”啊,他们叫“Colonel”。日本这回接的,到底是哪条轨道? 首先,这不是小小的文字游戏,而是日本在强化“军队身份”的象征性回归。根据《产经新闻》,高市早苗政府正讨论修订自卫队军衔制度,把“1佐”“2佐”“3佐”恢复成“大佐”“中佐”“少佐”,连“1/2/3尉”也要变成“大尉”之类。 而且,“普通科”“特科”“设施科”这些兵种名称,也拟恢复成“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 更关键的是,这背后的逻辑被包装成“与国际军队标准接轨”,方便别人理解。但实际上,这种所谓“接轨”并不是真正对齐美军体系,而是对标旧日本军队。 其次,这次军衔改回旧称的政治信号,不容小看。恢复“大佐”等称呼,看起来像是简单的形式回归,但实则是对战后“专守防卫”标签的一种淡化。 有批评人士指出,这可能是日本“国家正常化”的一步——把自卫队更清晰地标注为军队,而“不再回避军事术语”。 真正可怕的是,这还可能触及历史创伤。旧日本军的“大佐”“中佐”称谓承载了战争记忆,对于曾经被侵略的国家和民族,象征意义远不止一个称号转换。 同时,反对派也指出,这样一来,只是恢复名字,并不能解决自卫队真正的问题:比如招兵难、待遇差、定位不明。如果只是给军衔贴旧标签,却不改善实质制度,那只是“换皮不换骨”。 这也不是孤立的动作。在高市早苗、维新会联盟的联合执政协议里,就明确写进了“2026财年实施军衔变更”。 换句话说,这是一场有规划、有时间表的制度性调整,不是临时的噱头。 这从来不是历史遗留,而是现实选项。 你怎么看,日本这一次的“回归大佐”——是守护身份还是真正的引狼入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