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欧洲最后悔的就是德国了吧! 不是因为中国,也不是因为美国 而是因为匈牙利。 默克尔执政那阵子,德国可真是把能源多元化玩明白了。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一铺,俄罗斯的天然气跟不要钱似的往德国输送,价格比美国液化天然气便宜一大截。 德国工业心脏地带的企业老板们,看着账本上省下来的能源成本,笑得合不拢嘴。那会儿德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窜,汽车、机械、化工这些传统强项,在欧盟内部那是一骑绝尘,连美国都得竖起大拇指。 可默茨一上台,情况就全变了。这位新总理为了跟美国套近乎,硬是把北溪2号项目给掐了。俄罗斯天然气说断就断,德国工业瞬间就像被掐住了脖子。 企业老板们看着生产线因为能源短缺不得不停工,急得直跳脚。紧接着,美国液化天然气就趁虚而入,价格比俄罗斯天然气贵了好几倍。德国企业为了维持生产,只能咬着牙买高价气,成本一下子飙升。 这还不算完,默茨政府为了迎合美国“去风险”战略,还搞了一系列自废武功的操作。比如说,德国原本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那是领头羊,风能、太阳能技术全球领先。 可默茨政府为了快速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居然把发展重点转向了美国液化天然气,可再生能源项目被搁置,投资也大幅减少。这下可好,德国在能源转型这条路上,直接来了个急刹车,差点没摔个狗啃泥。 企业老板们看着政府这一系列操作,心里那叫一个憋屈。他们算过一笔账,自从断了俄罗斯天然气,改用美国液化天然气后,企业能源成本平均上涨了30%。 这还不算,因为能源供应不稳定,生产线经常停工,订单交付延迟,客户满意度直线下降。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把生产线搬到东欧或者亚洲,德国制造业的空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匈牙利这时候可就成了德国的“反面教材”。匈牙利政府一直坚持能源多元化战略,既跟俄罗斯保持能源合作,又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他们可没像德国那样,为了迎合美国就一刀切。 德国企业现在那是羡慕嫉妒恨啊。他们看着匈牙利企业因为能源成本低,产品价格更有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抢走了不少订单,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有些德国企业甚至开始考虑把生产线搬到匈牙利去,毕竟那里能源供应稳定,成本也低。这下可好,德国制造业的流失速度更快了。 默茨政府这时候也意识到问题严重了。他们开始尝试调整能源政策,比如重启部分煤电厂,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力度。 可这些措施来得太晚了,德国制造业已经遭受了重创。企业老板们对政府那是怨声载道,他们觉得政府为了迎合美国,牺牲了德国企业的利益。 更让德国企业头疼的是,美国液化天然气虽然贵,但质量还不一定有保障。有些德国企业反映,美国液化天然气里杂质多,对生产设备损害大,维修成本高。他们现在那是后悔得肠子都青了,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该听默茨政府的,断了俄罗斯天然气。 匈牙利这时候可就更得意了。他们不仅能源供应稳定,还跟中国加强了产业链合作。匈牙利政府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跟中国合作,能学到不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他们鼓励本国企业跟中国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这下可好,匈牙利企业的竞争力更强了,德国企业那是望尘莫及。 德国企业现在那是进退两难。他们知道,继续依赖美国液化天然气,成本高,质量还没保障;可要是想重新跟俄罗斯合作,又怕得罪美国,引发更大的政治风险。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匈牙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大展拳脚,自己却在这能源困境里挣扎。 默茨政府现在也是骑虎难下。他们知道,自己的能源政策已经给德国制造业带来了严重损失,可要是现在调整政策,重新跟俄罗斯合作,那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还会得罪美国这个盟友。他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推进现在的能源政策,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尽快发展起来,替代美国液化天然气。 匈牙利这时候可就成了欧洲能源政策的“香饽饽”。其他欧洲国家看着匈牙利能源供应稳定,企业竞争力强,都开始向匈牙利取经。他们想知道,匈牙利是怎么在能源多元化和能源转型之间找到平衡点的。匈牙利政府那也是毫不吝啬,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分享给其他国家,希望共同推动欧洲能源政策的改革。 德国现在那是后悔得不行。他们知道,自己当初为了迎合美国,牺牲了德国企业的利益,也牺牲了德国制造业的未来。他们看着匈牙利因为坚持能源多元化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他们知道,自己现在要想追上匈牙利,那可得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可这又能怪谁呢?还不是自己当初选错了路,走错了方向。

无情的世界
德国法国的总理都是美国背后推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