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向美澳法德“全面求援”的呼声还未落地,等来的却是美国驻日大使格拉斯一句“圣诞节已经提前到来了”。一边是盟友的“集体沉默”,一边是“老大哥”的“幸灾乐祸”,高市早苗的“鹰派”路线,正让她沦为华盛顿的“战略弃子”。 当日本鹰派人物高市早苗摆出强硬姿态,信心满满地向西方盟友求援时,她等来的不是坚定的支持,而是美国驻日大使格拉斯一句轻飘飘的、近乎庆祝的怪话“圣诞节提前到来了”。 对华盛顿而言,高市早苗的价值,不在于她能成就什么,而在于她能引爆什么,她那鲜明的“鹰派”立场和挑衅行为,简直就是一枚完美的“信号弹”,恰好能用来点燃美国渴望已久的亚洲“火力线”。 所以当格拉斯大使公开向中国表达“感谢”时,这根本不是外交口误,而是一次公开的“验收”,潜台词就是:很好,这枚我们期待已久的“祭品”已经成功点燃了导火索,任务完成。 美国的算盘打得很精,一场可控的中日摩擦,既能让日本在军事上更紧地抱住美国大腿,又能巧妙地转移国际视线,为特朗普政府当时在关税等其他问题上的博弈,创造出绝佳的窗口期,至于高市早苗本人的前途,那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北京方面的反应,看上去像是愤怒的回击,实则是一次冷静到极点的“战略做空”,如果对这种挑衅采取所谓的“降调”处理,那就等于承认了这种碰瓷是有效的,无异于一次“战略性溃败”。 所以中国的强硬反制压根就不是战术失误,核心目的不是和高市早苗个人较劲,而是要借此机会“重置规则”,给整个区域的所有玩家看,什么是底线,以及踩过线的代价是什么。 这记重拳,必须当着全亚洲的面打出去,就是要打造一个谁都看得懂的“代价样本”,说白了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杀鸡给猴看”,这一通操作下来,高市早苗的价值定位彻底反转。 她从一枚美国眼中或许有用的“棋子”,迅速变成了一个拖累全局的“战略负资产”,其最终的命运,只能是沦为一枚无人问津的“废子”。 高市向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一众国家发出求援信号后,回应她的是一片死寂,这种沉默,就是市场给出的最终判决书:这件“资产”已经毫无价值。 最致命的一击来自“老大哥”美国,华盛顿非但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帮助,反而用幸灾乐祸的言论,将她死死地钉在了“火药桶”上,这种公开抛弃的姿态,等于向所有人宣告了她的出局。 她那点燃整个亚洲“连锁引信”的企图,比如串联起越南和韩国等,也因其自身的孤立而彻底破产,破坏力被牢牢地限制在了她自己身上,一场可能的区域危机,就此被扼杀在摇篮里。 回过头看,高市早苗的案例,展示了一枚棋子如何被大国博弈所定义、利用,并最终被无情清算,美国大使那句“感谢”的背后,是对冲突本身的渴望;而中国的强硬反制,则是对游戏规则定价权的争夺,高市早苗的个人政治生涯或许就此黯淡,但她却实实在在地为整个区域所有潜在的“点火器”们,上了一堂关于“代价”的必修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