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故技重施?有日本学者表示,与其在敏感话题上硬碰硬,不如重拾“经济外交”老路—

洞察观史 2025-11-17 15:46:29

打算故技重施?有日本学者表示,与其在敏感话题上硬碰硬,不如重拾“经济外交”老路——派遣由政商界重量级人物领衔的企业家代表团访华。 这话听着耳熟吧?不少人可能会问,这“经济外交”是啥老路子?说起来这路子不是新鲜货,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日本学者提过,最有代表性的是京都大学的高坂正尧。 这人是日本国际政治学界的重量级人物,他主张日本外交得围着经济转,还特别强调“无论跟美国多亲近,都不能跟中国吵架”。那时候这套思路确实管用,日本靠着技术和投资跟不少国家搞好了关系,咱们国家改革开放初期,也有不少日本企业来投资建厂。 现在这位学者翻出老黄历,可不是凭空想的。他背后是日本商界的焦虑,这点不难猜。日本的汽车、电子这些支柱产业,在咱们中国市场的份额最近有点不稳。 就说汽车行业,2024年日本某知名车企在华销量跌了不少,反观咱们自己的品牌卖得红红火火。商界的朋友急啊,盼着两国关系能缓和点,好让生意好做些。 可老路子真能走通吗?大家琢磨琢磨,以前日本搞经济外交能成,有个重要前提——拿出的是真心实意,没在其他方面瞎折腾。 那时候他们派代表团来,带着真金白银的投资和先进技术,咱们也需要这些来发展,双方一拍即合。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一边说要派代表团搞经济合作,另一边在敏感话题上没少添堵。 就拿今年10月来说,日本某些官方人士还在公开场合说些不恰当的话,跟学者说的“不硬碰硬”完全对不上号。 咱打个比方,邻居天天跟你说要好好处,转头就往你家门口扔东西,你还愿意跟他一起做生意不?换成国家之间也一样,经济合作得有互信打底,光靠派个代表团送点订单,想捂热关系根本不现实。 更有意思的是,高坂正尧那套理论里,本来就强调“不与中国吵架”是前提,现在提这事儿的学者,倒是把老祖宗的核心条件给漏了。 再说了,咱们现在也不是当年的样子了。以前日本来投资,咱们稀罕技术和资金。现在咱们自己的产业链越来越全,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这些领域,不少地方已经走到了前面。 日本企业想来合作可以,但得是平等的,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端着架子。2024年咱们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日贸易里,咱们的机电产品、新能源产品出口占比越来越高,早就不是只能靠进口日本商品的年代了。 可能有人会问,那是不是就彻底不用合作了?当然不是。做生意讲究互利共赢,日本有不少好技术,咱们有庞大的市场,真能好好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 关键是得搞明白,现在的合作不是谁求着谁,得拿出诚意来。那些敏感话题上的小动作,就像合作桌上的老鼠屎,不清理干净,再好的合作也没法谈。 日本商界其实也明白这个理儿。去年年底,日本最大的商会就组织过企业家访华,跟咱们的企业签了不少合作协议。 他们回来后都说,跟中国合作得放下老观念,平等对话才行。可商界的努力,架不住有些日本官方人士在敏感话题上瞎搅和,刚谈好的合作氛围,转眼就被破坏了。 说到底,不是“经济外交”这老路子不管用了,是走路子的人没搞清楚现在的规矩。以前靠送点好处就能缓和关系,现在得先守规矩、讲诚信。 你要是真心想合作,就别在敏感话题上动歪心思;要是想借着经济的由头搞别的,那不管派多少大人物来,也没人愿意接招。 国家之间的相处,跟街坊邻居打交道没啥区别,讲究的是互相尊重、说到做到。 日本要是真能想通这一点,把那些没必要的小动作收一收,不用搞什么特别的代表团,正常的经贸往来自然能让关系热起来。要是总想着一边占便宜一边挑事儿,那再老的路子也走不通,毕竟谁也不是傻子。 参考信息: 新华网——2025-1-10日本经济界人士期待与中方加强合作 GT新闻——2024年1月24日观察人士称:日本经济代表团访华是对双边关系的“积极信号”。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