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民国大美女胡蝶,带着两只樟木箱子到温哥华定居,改名“潘宝娟”,从此过着隐居生活。 一位年迈女子在温哥华的入境大厅报上一个新名字:“潘宝娟”。胡蝶落脚在唐人街附近的小公寓,每天都很安静,很少和邻居交谈。街坊只知道她来自香港,又似乎经历过不少波折,却没人想到,这位默默无闻的老人,曾在中国影坛辉煌一时。 1946年,胡蝶的人生出现巨变。那天清晨,重庆的雨停得正急,她正在整理行李。她原本要嫁的人——军统头目戴笠——已经开始安排婚事。几天后电话里却传来意外消息:戴笠的飞机坠毁。 胡蝶怔在屋内,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几分钟后,外面传来脚步声,门一开,是她的丈夫潘有声和两个孩子。他们在门口站着,几乎同时开口叫她回家。她那时忍不住蹲下,紧紧抱住孩子。经历了长期的拘束,她终于可以自由离开那个令人压抑的地方。 胡蝶跟随家人回到香港。潘有声经营家族的热水瓶生意,她偶尔拍戏,生活渐渐恢复平静。 之前在香港拍戏时,胡蝶拒绝参与日军的宣传活动,随后带着全家转往重庆。途中财物遗失,在接到朋友邀请参加宴会时,她遇见了戴笠。 对方以帮她找回家当为名不断示好,后来把她丈夫安排到外地,再把她留在重庆。胡蝶虽然心中抗拒,但在那个年月,她无力抗争,只能在隐秘的住所度日。 胡蝶被安排离婚、被要求准备婚礼,那段时期的苦楚无从诉说。戴笠意外身亡后,她跟随丈夫回到香港,尽全力维持家庭的安稳。 多年过去,胡蝶重新接触电影界,参演一些角色,直到1950年代末,她因为丈夫患上重病再次陷入煎熬。丈夫在病床上对她说:“若不是那些风雨,我们家庭不会散得那么久。”丈夫去世后,她停止了一切公开活动,再也没有提起旧事。 等到孩子们陆续成家离港,她才开始考虑自己未来能在哪里安度余年。1975年,她带着两只樟木箱、一些旧照片以及与港岛无关的名字,踏上飞往加拿大的航班,开始新的生活。 胡蝶在温哥华的公寓里写下数十页回忆。她提到自己的职业,她曾经的选择,也写下多年未曾提及的经历。她把名字改成“潘宝娟”,那代表她最在意的两个牵挂:家庭与过去。她只是希望余生不必再面对外界好奇的目光。 1989年春天,胡蝶在睡梦中安然离世。家人依照她的愿望,把骨灰送回香港,与丈夫合葬。墓碑上刻着“潘有声”与“潘宝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