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没有任何国家或领导人突然宣布了改变琉球现状的决定。 1986

正义凛然远山的光辉 2025-11-19 02:25:39

果不其然。 没有任何国家或领导人突然宣布了改变琉球现状的决定。 1986年,国际法院在“尼加拉瓜诉美国”案作出不利于美国的判决,但由于否决权等原因,这份判决没有被落实,案例细节、时间线都能查到。 回到琉球,1971年美日签署《冲绳返还协定》,1972年完成行政权移交,文本公开可查,这不是由国际法院推动的流程,也不是靠外部裁定一步到位。 联合国体系能出意见、能有裁决,但没有常设执行力量,涉及大国时,落实更难,这在多起案件里都出现过。 东海方向,2012年以来,我方海警常态化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海警船编号、时间节点都有对外通报,持续在位直接影响现场秩序。 拿一个对照看,科索沃在2010年有过咨询意见,但当地控制权并未因此发生立刻变化,关键还是各方在地面和空中的实际掌握。 冲绳嘉手纳基地在2022年开始撤出F-15C/D,转为轮换F-22、F-35、F-16等机型,美方新闻稿与基地通报都披露过,说明更重视机动与临场反应。 日本近年在宫古、石垣新设驻地,部署地对舰导弹与预警设施,时间与地点都有公开报道,这些点位让它在西南方向的存在更密。 我方海上力量方面,2019年山东舰入列,2022年福建舰下水,远海训练频次提升,综合补给舰同步跟进,远程持续行动能力增强。 从规则类型看,国际法院既有争端案件也有咨询意见,后者不具强制力,前者的执行往往卡在当事方态度与表决机制,这一点在公开资料里反复出现。 因此,把期望押在某个判词立刻改变琉球走向,并不贴合现实,真正起作用的是持续、可验证、能到场的力量与值守。 海上巡航、通信保障、搜救协同、后勤补给、情报监视,这些日常动作要稳定推进,记录要完整,对外发布要及时。 信息公开同样要跟上,轨迹、影像、公告相互印证,减少误判,也能把事实固定下来,形成可复核的链条。 回到开头的设问,即便真有一纸判定,缺少可执行步骤,现场也难有改变,节奏仍由在场力量与行动频率决定。 结尾就一句话:把人、船、机放在该在的位置上,把每一次到场坐实,局面就会跟着动。

0 阅读:0
正义凛然远山的光辉

正义凛然远山的光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