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吨“沉睡氢弹”被击中,北约火速大撤退,乌:都怪俄干的好事   俄罗斯新一

绮山昭华 2025-11-19 18:30:38

4000吨“沉睡氢弹”被击中,北约火速大撤退,乌:都怪俄干的好事   俄罗斯新一轮轰炸选得准,直奔乌克兰港口的高危目标而去,那 4000 吨被称作 “沉睡氢弹” 的物资一被击中就冒起滚滚浓烟,火光隔着几公里都能看清,这下可把周边国家吓得不轻。   罗马尼亚二话不说启动紧急疏散,边境沿线的居民和驻军有条不紊地往内陆撤,北约之前部署在附近的军事人员更是脚底抹油,火速撤离了可能受波及的区域,动作快得让人忘了他们之前 “坚定支持乌克兰” 的表态。   乌克兰这边倒是一如既往地先甩锅,对着媒体痛斥俄罗斯的袭击,把所有麻烦都推到对方头上,完全不提这处港口长期囤积大量易燃易爆物资,早就成了战局里的定时炸弹。   其实这 4000 吨 “沉睡氢弹” 并非真的氢弹,而是乌克兰囤积的各类重型弹药和燃料,堆在一起的威力堪比小型核弹。   要知道抗美援朝时的铁原之战,美军一小时倾泻 4000 吨炮弹就把战场炸成了焦土,而这次是 4000 吨易燃易爆物资被直接击中,其破坏力可想而知。   俄罗斯这次用的还是大名鼎鼎的 “口径” 巡航导弹,这种导弹的精准度早就经过实战检验,2015 年打击叙利亚境内目标时,飞行 1500 公里后偏差还不超过两米,这次轰炸港口目标自然是百发百中。   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双方早就把能源设施和军事囤积点当成重点打击对象,只是这次碰巧击中了规模如此庞大的高危物资,才引发了连锁反应。   北约的火速撤退看着突然,其实早有预兆。   早在这轮轰炸前,美国就已经通知罗马尼亚要削减 700 名驻军,还计划减少在保加利亚、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兵力,只是没想到 4000 吨物资起火成了加速撤退的导火索。   这些北约国家平时把 “共同防御” 挂在嘴边,真遇到可能波及自身的危险,跑得比谁都快。   罗马尼亚边境距离被炸港口不过几十公里,一旦 4000 吨物资发生完全爆炸,冲击波能覆盖周边十几公里,有毒气体还会随风扩散,这种情况下谁也不会拿自家士兵和民众的安全冒险。   之前中国公民从乌克兰撤离时,光是打通人道主义通道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见战火中疏散的紧迫性,北约这次能这么快完成撤退,只能说明早就做好了随时撤离的准备,所谓的 “坚定支持” 终究还是排在自身安全之后。   乌克兰的指责多少有些站不住脚,毕竟这段时间他们的小动作可不少,之前还策划过暗杀俄罗斯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的行动,虽然最终被挫败,但也彻底激怒了俄罗斯,这次轰炸显然带有报复意味。   而且乌克兰的防空系统一直吹得天花乱坠,动不动就宣称拦截率超过八成,但面对俄罗斯的 “口径” 导弹,显然没起到多大作用。   这种导弹能以亚音速巡航,末端突防速度高达 3 马赫,还能做 “之” 字形机动规避拦截,乌克兰那些老旧的防空设备根本拦不住。   这处港口之所以囤积这么多高危物资,本身就是为了方便接收北约援助的武器,现在被精准打击,反而怪起了俄罗斯,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北约的撤退也暴露了他们的真实心态,虽然嘴上喊着支持乌克兰,但没人愿意真的卷入直接冲突。   之前美军就考虑过从东欧撤回多达 1 万名驻军,把兵力调往印太地区,这次 4000 吨物资起火刚好给了他们一个顺理成章的撤退理由。   毕竟谁也不想因为乌克兰的港口被炸,让自家士兵陷入危险,所谓的 “盟友情谊” 在大规模灾害风险面前,显得格外脆弱。   俄罗斯显然也摸准了这一点,专门挑选这类高价值、高风险的目标打击,既打击了乌克兰的战争潜力,又能逼退北约的前沿部署,可谓一举两得。   乌克兰其实心里清楚,把大量高危物资堆在边境港口有多危险,但为了方便接收外援,一直抱有侥幸心理,觉得俄罗斯不敢轻易动手。   可他们忘了,俄罗斯的 “口径” 导弹早就证明了自己的打击能力,从黑海舰队发射,射程覆盖乌克兰全境,想打哪里就打哪里。   这次 4000 吨物资被击中,与其说是俄罗斯的突然袭击,不如说是长期侥幸心理导致的必然结果。   而北约的火速撤退,也让乌克兰再次看清,所谓的 “集体防御” 不过是纸上谈兵,真到了关键时刻,能靠得住的还是自己,只是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除了痛斥俄罗斯,他们似乎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   这场轰炸不仅烧起来了 4000 吨高危物资,更烧出了俄乌战局的真实态势,也烧出了北约内部的分歧与顾虑,后续的战局发展,恐怕只会更加复杂。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绮山昭华

绮山昭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