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俄朝痛批日本,没有道德资格! 当地时间18日,俄罗斯和朝鲜分别发声痛批日本,俄罗斯方面,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采访中指出,高市早苗近日的涉台言论非常危险,日本应深刻反省历史,必须牢记二战教训。 要理解这场交锋,得先看看这三个国家之间的"旧账"。 俄罗斯和日本之间,最敏感的就是北方四岛问题,这片岛屿就像卡在两国喉咙里的一根刺,二战结束快80年了,至今仍是日俄关系的死结。 最近日本紧跟西方制裁俄罗斯,还不断加强与北约的互动,莫斯科早就憋着一肚子火,扎哈罗娃这次发声,既是对日本涉台言论的警告,也是对日本整体外交路线的敲打。 朝鲜和日本的恩怨就更深了,从1910年到1945年的殖民统治,到如今的"绑架问题"、核武争议,两国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都针锋相对。 朝鲜这次批评日本"缺乏道德资格",其实是一贯策略,通过塑造外部敌人来凝聚内部团结。 这就引出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日本总是成为邻国集体批评的对象? 关键在于历史问题的处理,二战期间日本在亚洲的侵略行为,包括强征"慰安妇"、南京大屠杀等,这些历史伤痕至今没有完全愈合,而日本国内一些政治人物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等行为,每次都会在邻国引发强烈反应。 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之所以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弹,是因为这被周边国家视为日本试图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特别是在日本近年不断增加军费、引进先进武器装备的背景下,这样的言论更容易被解读为"军国主义复活"的信号。 俄罗斯和朝鲜这次同步发声,折射出东亚地区一个尴尬现实:历史问题从没真正过去,它就像休眠火山,随时可能因为新的矛盾而再次喷发。 对俄罗斯来说,批评日本既能敲打美日同盟,也是向中国示好,对朝鲜而言,反日言论可以转移国内矛盾,巩固领导地位,而日本在中美博弈中选边站队,让自己陷入了地缘政治的前沿阵地。 这个局面揭示了一个残酷的规律:在东亚,谁忽视历史教训,谁就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地区紧张。 这场外交风波背后,是东亚地区始终未能完成的历史和解,我们陷入了一个怪圈:历史问题影响现实判断,现实冲突又加深历史积怨,要打破这个循环,需要各方展现真正的政治智慧。 对日本而言,要想成为真正的"正常国家",光靠增强军力或依附强国是远远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以真诚态度面对历史,比如在慰安妇、强制劳工等具体问题上推动实质性解决,在教科书中客观呈现历史。 这些举措短期内可能在国内引发争议,但长远看,这是日本赢得邻国信任的唯一途径。 同时,中国、俄罗斯、朝鲜也需要思考:批判日本固然能暂时凝聚共识,但如果只停留在互相指责的层面,问题永远无法解决。 东亚需要更多务实合作,比如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加强协作,通过共同利益来逐步化解历史恩怨。 说到底,东亚的和平稳定不是理所当然的,在这个地区,谁能够率先走出历史的阴影,谁就能掌握塑造未来的主动权。 日本的"道德资格"不是别人给的,要靠自己争取,而其他国家的责任,是把历史当作镜子,而不是当作武器。 只有当我们都能正视历史,同时着眼于共同未来时,东亚才能真正告别过去的阴影,开启新的篇章,毕竟,历史的意义不在于纠缠过去,而在于帮助我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