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注意到,这次没人喊着抵制日货了,不是大家没脾气,也不是不想表态,而是咱们现在完全不需要靠这方式表达态度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想想十年前的场景,每逢有点摩擦,网上铺天盖地都是“拒买日货”的声音,街头游行、砸车事件层出不穷,那时候这么做,说穿了是因为手里没牌可打。 当年国产家电质量参差不齐,买冰箱首选松下,买空调认准三菱,这不是崇洋媚外,是真没办法。 汽车更别提了,丰田卡罗拉满大街跑,买国产车还会被人笑话“开两年就散架”,手里没好货,心里憋着气,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发泄情绪,这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但现在这局面彻底翻转了,走进商场看看,货架上摆的国货琳琅满目,质量不输任何进口品牌,海尔洗衣机的直驱电机技术,洗羊毛衫都不缩水,价格还比松下便宜一半。 美的空调在国内卖得比日系品牌还火,市场占有率直接超过三成,更关键的是汽车行业的变天,2024年中国品牌汽车占比冲到65%,日系车份额掉到10%以下,这是四十年来的最低点。 比亚迪一年卖出400多万辆,不光在国内横扫,还出口到全球各地,连日本本土都有人开始买中国电车。 这种变化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背后是十年磨一剑的技术积累,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占据全球近七成份额,国内渗透率接近50%,日本才不到2%。 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超过三分之一,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解决了安全隐患,这些核心技术让日系车企只能望其项背。 以前总说国产货抄袭,现在丰田反过来要学比亚迪的三电技术,这种技术层面的碾压,才是消费者信心的真正来源。 手机市场的故事更能说明问题,十年前大家省吃俭用买索尼手机,觉得日系品质有保障,现在华为和小米加起来占据国内市场四成份额,日系手机早就消失在大众视野里。 不是消费者故意不买,是人家产品根本没竞争力,华为的自研芯片,小米的全品类生态,这些创新点日本品牌跟都跟不上,市场用最直接的方式给出答案,好用才是硬道理,情怀撑不起销量。 更重要的是国家层面的反制手段变得精准高效,以前民间抵制日货,难免波及在华日企的中国员工,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现在完全不用这么粗放,直接捏住对方经济命脉就行。 日本旅游业三分之一收入靠中国游客,一个旅游预警发出去,冲绳旅游收入直接腰斩,日本汽车产业30%销量依赖中国市场,半导体封装测试八成在中国完成,稀土资源更是几乎全靠中国供应。 这些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随便收紧一个环节,对方就得抖三抖,福岛水产品全面禁止进口后,日本对华海鲜出口暴跌超过九成,这种精准打击既有效果又不伤及自身,比喊口号强百倍。 消费者的心态也跟着成熟起来,以前抵制日货多少带着点悲壮色彩,好像为了爱国就得牺牲生活品质,现在大家明白了,真正的爱国不是拒绝外国货,而是支持国货变得更强。 买手机选华为小米,买汽车选比亚迪理想,买家电选海尔美的,这些国货不光质量过硬,还更懂中国人的使用习惯,有人调侃说得好,以前抵制日货要靠勇气,现在选国产只靠眼光。 当国货能满足甚至超越需求时,谁还会多花钱买日货?这种市场层面的自然选择,比声嘶力竭的口号更有说服力。 说到底,当年喊抵制是因为弱,现在不喊是因为强,以前需要靠拒绝购买来表达愤怒,现在可以靠做好自己来彰显实力。 你挑衅我,我不跟你瞎吵,直接用市场份额把你挤出去,用技术领先让你追不上,用产业链优势让你离不开。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超过640万辆,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第一,把曾经的出口冠军日本远远甩在后面,这些数字不是靠口号堆出来的,是无数工程师的研发成果,是产业工人的辛勤付出换来的硬实力。 没人喊抵制日货,不是咱们没了态度,而是态度已经变成更从容的选择,当国货足够强,抵制就成了多余的动作,这才是真正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产业实力最真实的体现。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