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中国有,但就是不造! 光刻机中国有,就是不造! 之所以进口,目的就给美西方赏饭吃,让美西方在吃饭这种头等大事上依赖中国,等到将来某一天中国突然不高兴了,就不赏饭了,饿死美西方! 你以为中国真造不出靠谱的发动机?2025 年 11 月中旬刚传来的重磅消息,中国航发自主研制的 3D 打印极简涡喷发动机,已经圆满完成首次单发飞行试验。整整 30 分钟的飞行时长,飞到 6000 米的高度,最大速度达到 0.75 马赫,全程发动机全状态运转,所有参数都稳稳当当。 这款发动机可不是实验室里的摆设,整机超过四分之三重量的零件都用 3D 打印制造,既减轻了重量又保证了性能,已经能给巡飞弹、无人机这些平台当动力了,后续还能往更高高度、更快速度升级。 这还只是其中一款,这些年中国航发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从来没停过,从涡扇系列到自主研发的混动发动机,早就形成了完整的技术链条,真要全力量产,完全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那为啥还天天进口美西方的发动机?说白了就是给他们一口饭吃。全球航空、汽车领域的发动机巨头,早就把中国当成了最大的救命稻草。中国的商飞订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养活了多少国外发动机企业? 他们的生产线要靠中国订单维持,研发经费要靠中国市场的利润支撑,就连工厂的就业率都得看中国的脸色。有数据显示,不少西方发动机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早就超过了三成,有些甚至接近一半,要是突然断了中国的订单,他们的工厂就得停工,员工就得失业,整个产业链都得跟着崩盘。 咱们心里跟明镜似的,故意留着这块市场让他们赚,就是让他们慢慢养成依赖,觉得离开中国就活不下去。 再说说光刻机,这玩意儿被吹成 “卡脖子神器”,可中国真的造不出来吗?上海微电子早就用实际行动打脸了。2025 年 5 月,他们已经向用户交付了首台 28nm 浸没式光刻机,这款设备用的 ArFi 技术,等效分辨率能达到 13.4nm,通过多重曝光工艺完全能满足 7nm 制程芯片的生产需求。 从 90nm 光刻机通过验收,到 28nm 设备量产,再到 EUV 技术突破,上海微电子一步步走完了西方几十年才走完的路,现在说中国造不出光刻机,纯属睁着眼睛说瞎话。 咱们之所以还从荷兰 ASML 进口光刻机,道理和进口发动机一样,都是给他们赏饭吃。ASML 自己的财报就藏不住秘密,2023 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客户预付订单的积压量已经基本交付完毕,2023 年 11 月中国从荷兰进口的光刻机,按价值算同比暴涨了 1050%,这些设备几乎全是 ASML 卖的。 美国其实早就看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才急着搞各种限制。2023 年 10 月美国出台新的管制规定,只要光刻机里有美国部件,就有权限制出口;2024 年 1 月,中美商务部长通话时,中方还专门就美国限制第三方对华出口光刻机的事表达了严正关切。 可就算美国这么折腾,ASML 还是不敢真的跟中国断供,因为他们心里清楚,中国是唯一能让他们持续赚钱的大市场。 还有那些美国的半导体企业,更是离不开中国。有调查显示,过去五年,中国一直是美国头部半导体公司最大的海外市场,销售额比美国本土还高。美国政府搞出口管制,结果 74 家美国企业直接表示,因为这些严苛的规定,他们不得不取消和中国的交易,丢了大量订单。 这些企业心里比谁都清楚,跟中国做生意才能赚钱,可美国政府非要逼着他们选边站,最后只能是自己受损。而中国这边,被制裁的企业早就抱团取暖,形成了稠密的科技合作网络,每个被制裁的企业都关联着一堆供应链、研发合作企业,互相协同解决问题,美国的制裁反而倒逼咱们的技术更快成熟。 咱们这么做,根本不是软弱,而是在下一盘大棋。发动机、光刻机都是工业领域的 “粮食”,美西方的制造业离不开这些核心设备,而他们的企业又离不开中国市场的利润和订单。咱们故意放开进口,就是让他们在吃饭这个头等大事上依赖中国,让他们的产业链、就业、经济都跟中国绑在一起。 现在他们靠着中国市场活得滋润,觉得还能跟咱们讨价还价,可一旦将来局势变化,咱们不想赏饭了,停止进口或者限制出口,他们的产业链就会瞬间断裂,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整个经济都会陷入混乱。 要知道,中国现在的自主技术已经足够支撑自己的需求了。发动机方面,3D 打印技术的突破让咱们在中小推力发动机领域站稳脚跟,后续还会往更大推力、更先进型号发展。 所以别再觉得中国是造不出来才进口,这背后全是深谋远虑的战略布局。咱们就是要让美西方在依赖中慢慢失去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动力,等到他们彻底离不开中国的时候,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咱们手里了。这不是瞎吹牛,而是有实打实的技术突破和市场数据做支撑,那些嘲笑中国 “造不出来” 的人,迟早会明白这盘大棋的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