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吴石将军本人,不是演员。吴石将军不愧为“儒将”,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还兼具卓越的军事才能! 1949年冬天,国共战局急转直下,长江防线成了解放军南下的最后一道障碍。国民党高层焦头烂额,军令如山,而此时担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本部次长”的吴石,却悄悄把一本标注密密麻麻的军事地图,藏在了办公桌夹层。 这张地图中,标注了江南兵力部署的细节,从水路运输口到雷区布防,再到指挥部通讯频率,事无巨细。 那天夜里,他把这些信息一页一页地默背下来,再用自己手抄的方式传递出去,目标明确: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方。 要不是后来案件被公开,人们根本不知道这位“国防高官”,其实早在1947年就暗中与中共接触。 他从不轻信任何人,情报传递极为谨慎,只选择与极少数台内地下党员接头,一次传递不过三句话,事后立刻销毁笔记。 吴石并非出身军人世家,1894年生于福建闽侯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秀才,家中藏书上千卷。他五岁开始诵读经史,十岁已能背完《资治通鉴》。 1916年,他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该期学员中不乏后来的抗日名将,而吴石毕业时排名第一。紧接着,吴石被送往日本陆军大学深造,课堂上,日本教官用军事术语故意刁难中国留学生。 吴石用两年时间逐字逐句地攻破教材难关,最终又一次以优异成绩毕业,甚至获得日本天皇亲授的军刀。 回国后,吴石迅速被任用为第四战区参谋长,参与制定衡阳保卫战、桂柳会战等作战部署。衡阳战役,吴石根据地形布防,借鉴南宋襄阳守军的战例,安排炮兵卡住日军前进要道,硬是多拖了敌军整整一个月,缓解了其他战线压力。 他手里常年带着战术地图与一本《杜甫诗选》,作战间隙就在行军帐篷中默读。 有人说他太“书生气”,而对吴石而言,这种看法不值一驳。 不过,正是这种“能文能武”的特质,在他返回国防部后,引来同僚的猜忌。吴石看得明白,他在政府内逐渐边缘化,甚至有一次提交作战建议,原本准备采纳,却因出自吴石之手,被临时撤回。 到1949年春,吴石已不再抱有幻想。他对中共的情报工作愈加积极频繁。他的行动,被严密记录在台湾“军法局”案卷中。 1950年5月,他被秘密拘捕。6月10日清晨,吴石与朱枫等人被秘密处决,时年56岁。他的死讯在多年后才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