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 美国财长突然宣布! 10月27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NBC采访中放话,特朗普很可能在2月17日农历新年之前访华。这消息一出,我立马想到特朗普从"贸易战"到"求和"的转变,简直比变脸还快。 这个消息刚传出来,不少人都忍不住嘀咕——特朗普当年发起贸易战的狠劲,大家可没忘。2018年他直接对中国34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后来又把范围扩大到2000亿美元,当时中国不少出口企业订单掉了近三成,美国超市里的中国产锅碗瓢盆也贵了一大截,两边老百姓都没少受影响。 要说这转变的原因,其实全是利益在推着走。就看美国农场主,2018到2019年那阵,中国对美大豆进口从9600万吨跌到6000万吨,不少农场主的大豆堆在仓库里发霉,只能靠政府每月几千美元的补贴过日子,当时不少人公开抱怨特朗普的政策,这对要争取选票的他来说,可是个大麻烦。 再看美国现在的经济,2024年9月的数据摆在那,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同比涨了3.7%,远超美联储2%的目标。老百姓买桶牛奶比去年贵了五毛钱,买袋面包也得多掏一块,而中国每年给美国运过去5000多亿美元的日用消费品,要是能降低关税,这些东西能便宜不少,缓解通胀可是实打实的政绩。 美国企业也离不开中国市场。就说特斯拉,2023年上海超级工厂的产量占了全球的53%,要是中美贸易再紧张,工厂零件进口、产品出口都得卡壳,美国总部的利润去年就少了12亿美元,这种损失谁也扛不住,企业老板们肯定在背后催着改善关系。 选在农历新年之前访华,这个时间点也挺会选。春节是咱们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一家人团圆、图个喜庆,这时候来拜访,多少能拉近距离,比在冰冷的会议室里硬邦邦谈判强。之前德国总理朔尔茨也选过接近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访华,最后谈成了不少经贸合作,特朗普这是在学经验呢。 不过咱们也别觉得这是"变脸快",国家之间的外交本来就是看利益。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斗起来两边都吃亏。之前贸易战那几年,中国对美出口降了15%,美国对华出口也跌了12%,不少工人丢了工作,现在往合作上靠,才是正经路。 而且中美能合作的地方多着呢。能源方面,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储量全球第二,中国每年要进口大量清洁能源,要是能谈成长期合作,美国企业能赚稳定钱,中国也能帮着实现"双碳"目标,这不是双赢吗? 农产品领域更不用说,美国的玉米、棉花品质好,中国每年需要不少;咱们的茶叶、水果在美国也受欢迎,要是关税降了,两边老百姓都能吃到更多样的东西,企业也能多赚钱,这多好。 当然,现在只是财长放话,能不能真访成,访了能谈成多少事,还得看后续。毕竟外交谈判涉及的细节多,不是一句话就能定的。但至少有这个意向就是好开头,说明两边都想往好的方向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