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打捞船紧急出动,一场深海打捞竞赛悄然展开。据美国“战区”网站消息,20日美国海军第7舰队确认,美军军事海运司令部的“萨尔沃”号打捞船已抵达南海,该舰将负责打捞10月26日从美军“尼米兹”号航母坠海的“超级大黄蜂”战机与“海鹰”直升机。 “萨尔沃”号这次可谓是重任在肩,这艘77.7米长的打捞船带着它40吨级的后部吊臂,要在变幻莫测的南海深处寻找两架总价值超过1.1亿美元的战机。 打捞船配置了动态定位系统,能在复杂洋流中稳定船身,潜水员最深能下潜300米进行作业。但南海2000米以上的水深和变幻莫测的洋流让这场打捞充满变数。 美军这么心急火燎地打捞,表面上是回收资产,真正的焦虑在于战机上的敏感技术。F/A-18F搭载的AN/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和MH-60R的反潜声呐系统,即便泡过海水仍可能泄露关键参数。 这种焦虑似曾相识,2022年F-35C在南海坠毁后,美军同样动用深潜器花了37天打捞,生怕技术落入他国之手。 美方媒体一边打捞一边渲染“中国抢捞”的论调,声称即便捞起的是空壳也不能便宜中国。这种担忧实在有些过时,中国的歼-15T已实现弹射起飞,五代舰载机歼-35完成测试,直-20反潜直升机的性能丝毫不逊于“海鹰”。 美国视若珍宝的“超级大黄蜂”,在中国眼中早已是过时的四代半技术,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尼米兹号航母老化背后的系统性问题。这艘50岁的老舰即将退役,其燃料系统和维护体系是否到位才是两机半小时内连续坠毁的真正疑点。 打捞行动变成了一场战略焦虑的集中展示,美军担忧技术泄露的恐慌远超过对事故原因的调查诚意。参考以往案例,单架战机打捞尚需月余,这次双机并行作业很可能要耗时两月以上,最终捞起的可能只是失去研究价值的残骸。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美国南海舰队 美海军坠毁 美国福特舰 美国海军战舰 美国海军巡洋舰 美军舰艇力量 美国战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