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毛泽民被“新疆王”盛世才杀害,然而盛世才逃亡台湾后,得知自己的岳父一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1-22 12:19:49

1943年,毛泽民被“新疆王”盛世才杀害,然而盛世才逃亡台湾后,得知自己的岳父一家老少11口惨遭灭门,血迹未干的墙上,凶手还在墙上留下了8个大字:十年冤仇 一夜报之!   1970 年台北的陋巷里,化名 “老颜” 的老人盯着客厅镜子,浑身紧绷。 他是前 “新疆王” 盛世才,因长期被噩梦纠缠,连水杯离视线都不敢再碰。 此时他最怕听到的名字,是毛泽民 —— 那个被他 1943 年下令杀害的共产党人。 这份罪孽,成了他晚年挥之不去的催命符。   毛泽民出生于 1896 年湖南韶山,是毛泽东的二弟。早年在家乡务农,后来到长沙当学徒,尝尽底层生活的艰辛。   1921 年,他受兄长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路。最初负责党的财务工作,在上海、广州等地秘密筹措经费。   1931 年,毛泽民到中央苏区,担任国家银行行长。苏区经济困难,他带领团队印制纸币、建立金库,保障红军供给。   长征路上,他背着银行的金条和账簿,翻雪山、过草地。哪怕体力不支,也从未让党的经费出现半点差错。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党中央派他到新疆工作。那时盛世才提出 “亲苏、抗日、联共” 口号,急需人才建设新疆。   毛泽民化名 “周彬”,担任新疆财政厅厅长,面对的是烂摊子。   毛泽民雷厉风行整顿税制,统一货币,短短两年就让财政扭亏为盈。 他还建立起物资通道,为抗战前线输送粮棉,深得民心与延安认可。 盛世才起初对毛泽民的能力颇为倚重,表面全力支持财政改革。 但军阀的本质让他对权力极度敏感,尤其忌惮共产党人的影响力。 苏联顾问把控军政核心的现状,早已让他暗藏 “卸磨杀驴” 的心思。 毛泽民在财政领域的威望日增,更成了他眼中潜在的威胁。 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局势变化成了盛世才变脸的导火索。 苏军在前线节节败退,驻疆兵力被抽调增援,苏联的控制力减弱。 在他看来,苏联这棵 “大树” 即将倾倒,而重庆政府成了新的靠山。 投靠蒋介石,既能摆脱苏联控制,又能借 “反共” 清除异己,一举两得。 1942 年 9 月,毛泽民和其他同志一起被秘密关押。   在狱中,毛泽民始终坚守信仰,拒绝盛世才的威逼利诱。敌人让他 “悔过”,他说:“我做的都是为百姓好,没有错。   ”牢房条件恶劣,他却利用时间,给难友讲革命道理。1943 年 9 月 27 日,盛世才下令将他杀害,时年 47 岁。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派人寻找毛泽民的遗骨。   1950 年,在迪化的一处荒地里,终于找到他的遗骸。1951 年,毛泽民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他的事迹被写进党史,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毛泽民的妻子曹轶欧,在他牺牲后继续投身革命。她带着孩子,克服重重困难,辗转多地寻找党组织。   后来在中央党校工作,致力于党的理论教育事业。孩子们长大后,也继承父辈遗志,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如今,在新疆乌鲁木齐,有以毛泽民名字命名的纪念馆。馆内陈列着他当年用过的公文包、账簿,还有百姓送的锦旗。   每年都有群众和学生来参观,聆听他的革命故事。他当年种下的 “财政改革” 种子,早已在新疆生根发芽。   毛泽民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奉献的一生。从家乡韶山到中央苏区,从长征路上到新疆大地,他始终坚守初心。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却用实干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担当。   他的精神,如同新疆的胡杨,历经风雨,依然挺拔。   主要信源:(新华社——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 坚贞不屈的“红色大管家”毛泽民)

0 阅读:0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