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国防与安全委员会新闻发布组组长佐敏吞22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谴责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重申缅甸始终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缅甸这次公开发声,不只是表明了一种外交立场,更是对一些老问题和新动向做出回应。要理解这事儿的分量,还得从几个角度说清楚。 先说高市早苗这个人。她虽然是日本首相,但政坛风格一直偏强硬,尤其在涉华、涉台问题上经常发表激进言论。这次她罔顾历史事实、无视中日之间的政治共识。 对台湾问题妄加评论,显然踩了线。缅甸这时候跳出来严厉谴责,绝不是偶然。缅甸并不是那种外交上喜欢高调表态的国家。 尤其对台海问题,历来是稳字当头。现在突然站出来点名批评,说明这事在东南亚国家眼里也不是小事。这背后其实牵扯出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历史,一个是现实。先说历史。 缅甸对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反感是根深蒂固的,二战时期日本在东南亚犯下的罪行,缅甸人记得很清楚。所以当高市早苗的言论带有鼓动“台独”倾向、甚至有点“复古军国主义”那味儿时。 缅甸的敏感神经一下就被触动了。就是说,你不仅乱说话,还显得一点悔意都没有,这在曾经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国家眼里,是不能接受的。 再看现实。缅甸为什么强调一个中国原则?因为它知道台湾问题不是一桩普通的外交纠纷,而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缅甸作为中国的近邻,跟中国合作紧密。 从能源、交通到安全领域都有大量项目合作。无论是中缅油气管道,还是中缅经济走廊,背后都需要一个稳定的中缅关系做支撑。而稳定关系的基础之一。 就是在关键问题上立场一致。你要是真朋友,那就不能在台湾问题上含糊。缅甸这次发声,其实就是在给中国撑腰,也是在给自己争取战略信任。 有意思的是,这种公开表态的时机也很微妙。最近,国际上关于台海局势的炒作又开始升温,一些西方国家政客频频上蹿下跳,妄图“以台制华”。 这种背景下,缅甸的表态其实是对这种西方干预的一种反击。它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外界:台海问题不是你们随便插手的,也不是你们拿来做政治秀的工具。 再往深一点看,这件事也反映出一个趋势:越来越多亚洲国家在对外政策上逐渐清晰地表态,不再像过去那样总是模棱两可。尤其在中美博弈、地缘格局演变的大背景下。 谁和谁是铁杆,谁又在墙头草,就开始变得一目了然。缅甸这次站出来说话,其实也是在给其他国家做了个示范: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不能含糊,阵营不能模糊。 当然也有人说,缅甸这次这么高调,是不是也是在借势表达自己对日本的不满?这其实也不是没道理。近年来日本在东南亚的存在感越来越强,搞“印太战略”。 拉着一些国家组团“抗衡中国”,其中不少动作让缅甸感到不舒服。尤其日本时不时打着“人权”“民主”的旗号,对缅甸内政指手画脚,这让缅甸政府早就心有不满。 现在逮着高市早苗这个点,自然要狠狠敲打一下。再说回一个中国政策,这是中国外交的底线,也是判断一个国家对华友好程度的重要标尺。 缅甸几十年来始终坚持这个立场,不仅体现在外交场合,也落实到实际政策中。无论是官方文件、国际会议,还是对台交流,缅甸都没有越线。 这种稳定性和一致性,是很多国家做不到的。所以缅甸这次的表态,不只是一次新闻事件,更是一个长期战略选择的延续。 最后还有个细节值得注意,那就是缅甸在发声时特意把“台独”与“法西斯主义”联系起来。这不是情绪化的发言,而是有深层含义的。缅甸在用历史的镜头提醒大家。 法西斯主义不是过去式,它可能以各种形式卷土重来。而“台独”势力背后的某些外部操盘者,本质上也是对地区和平安全的破坏者。缅甸不想再重蹈历史覆辙,自然要站在正确的一边。 所以你看,这件事远比标题看起来复杂得多。它涉及历史记忆、现实利益、国际格局和国家立场,缅甸的发声不是临时起意,也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一次有力的态度表达。 在风起云涌的国际舞台上,每一个坚定的声音都在塑造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