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卤肉、烧烤、炸鸡,香味可能来自一种叫乙基麦芽酚的粉末。它是餐饮商家的常用增香剂堪称“香味神器”。 传统卤肉得小火慢炖4小时才入味,加2勺乙基麦芽酚30分钟就能出锅;15元一斤的冷冻鸡胸肉,只需加0.1克它,就能调出新鲜鸡肉的鲜香,口感大幅提升。 乙基麦芽酚分纯香型、焦香型两种,纯香型适合腌肉、炸鸡,焦香型适配烧烤、卤肉。 它让卤肉的香料成本,直接降三分之二,毛利率从42%涨到67%,商家利润大幅增加。 出餐速度也提升37%,能接更多订单,同时还能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越吃越上瘾,顾客忍不住回购,商家生意更火爆。2023年全国消耗量达5000到10000吨,平均下来每人每年要吃掉5克。(信源:) 但这诱人香味背后藏着不少隐患。食用后容易让人出现口渴感,即便喝了不少水,这种感觉也难快速缓解。高温烹饪时,它还可能与食材中的成分发生反应,产生不利于身体的物质。 更让人担忧的是,超标使用情况很普遍,烧烤摊、小餐馆的超标率高达63%。国标明确规定,每千克食材最多添加0.2克乙基麦芽酚,但不少商家为了追求口感和利润,无视标准随意加量。 有些商家用它勾兑“高汤”,冒充慢熬的天然汤底;还有人用它给劣质食材“提香”。 其实辨别并不难,先看香味是否单一刺鼻。天然香料的香味层次丰富,会慢慢散开,而乙基麦芽酚的香味浓烈且久散不去。 再结合吃完后的反应,若出现异常口渴,且香味和食材本身口感不匹配,有可能就是是超标添加了。 乙基麦芽酚本身是合法食品添加剂,合规使用对身体影响不大,滥用才会带来风险。 下次在外吃饭,遇到异常浓郁的香味,不妨多留个心眼,学会辨别才能吃得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