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山东黄县土改,地主丁百万匆匆逃走。佣人们将剩下的财产瓜分一空。而长工

孔甲丙今说史 2025-11-23 01:56:21

1947年,山东黄县土改,地主丁百万匆匆逃走。佣人们将剩下的财产瓜分一空。而长工老林空手回到家,被老婆一顿痛骂。老林无奈返回,却只寻得两捆“干柴”,谁知,10年后,这两捆干柴的价值却上亿元。 金农是清代扬州八怪的领军人物,生于康熙二十六年,原名司孝,字寿门,号冬心先生。他早年家境贫寒,在街头抄写文书维持生计,后来游历各地,结识文人,五十岁后才开始系统学画。通过深厚的书法基础,他把游丝描和金错刀技法融入作品,形成独特风格。他的书法古朴浑厚,发明了漆书体,字迹浓厚如漆凸出纸面。金农擅长花果和佛像画,代表作不多,但每件都脱俗。七十四岁时,他创作了绢本设色的古佛图,纵117厘米,横47.2厘米。画中释迦牟尼正面全身像,头顶青螺髻,身披红袈裟,一臂袒露,双手拱起,神态安详。面部用铁线描勾勒,敷以淡彩,丰腴圆润。衣纹采用枯笔折绝法,下接卷云莲座,线条流动似有升腾之势。画面两侧有题跋,一侧记十五年前为暖鹑居士写金刚经,今画佛像拟流传;另一侧是古佛颂,百余字,用漆书体书写,楷中带隶,风格独树一帜。这幅画体现了金农的巅峰水准,国家书画鉴定组后来定为一级文物,艺术价值极高。 丁百万家族是山东黄县的巨富,起家于开当铺,世代注重教育,许多人科举入仕,当过五品以上官员。他们亦官亦商,以仕保商,以商养学,财产积累庞大。鼎盛期,家族建筑覆盖半个黄县城,三千余间房屋,钱庄当铺遍布全国11个省份,资产相当于清政府一年财政收入,被称为山东首富。丁善宝在光绪十一年买下潍坊十笏园,原是明嘉靖年间胡邦佐的宅子,清代称为丁家花园。他在那里收藏大量古玩字画,包括金农的古佛图。后来,这幅画转移到黄县丁家大宅。丁百万作为家族代表,掌控这些财产,但土改来临,一切都改变了。 老林是黄县城西松岚村的普通长工,长年在丁家干活,负责农田和牲畜劳作。他生活简朴,靠体力维持家庭。1947年土改时,丁百万家族逃跑,财产被分。老林最初没拿东西,回家后老婆催促,他才返回丁宅,捡到两捆字画。这些东西别人没要,他带回家,老婆觉得没用,就扔到阁楼上。老林没多想,继续过日子。这两捆中包含70多幅字画,其中50多幅有价值,最珍贵的就是金农的古佛图。 1947年,山东黄县土改运动在胶东地区推进。那时,东中国野战军在当地巩固胜利,针对地主开展打土豪分田地。丁百万家族首当其冲,主人连夜逃走,留下大院和财产。佣人们瓜分家具瓷器等物品,老林空手回家后,又返回捡了两捆字画。这些字画是丁家遗留的古董,本来收藏在书房或库房。土改政策让财产重新分配,丁家这样的巨富成了焦点。古佛图就这样从丁家流出,差点被忽视。 十年后,1963年,烟台地区博物馆的李经章下乡收购文物。他是博物馆负责人,常在农村收集字画。那天,他在黄县从一个国民党军官旧宅买画,围观群众多。老林在人群中想起自家阁楼的东西,上前问李经章要不要看。李经章跟去老林家,从阁楼取出两捆尘封字画,带回烟台鉴定。专家们仔细检查,发现其中有金农的古佛图。李经章申请1800元经费,亲自送到老林家。老林惊讶,这笔钱在当时是巨款,够普通家庭用好几年。 古佛图的发现震惊了文物界。上世纪60年代初,张伯驹到烟台地区博物馆参观,看到这幅画,激动不已。他说寻觅40多年,以为流失海外,没想到在国内保存完好。他称赞它是世界第一,运气太好。叶剑英元帅也曾观赏过。博物馆将它列为镇馆之宝,2012年烟台市博物馆选为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国家禁止它出境展览,体现了其珍稀性。 金农的漆书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古佛图是其代表。画作绢面完整,颜色鲜亮,线条细腻。烟台博物馆定期维护,确保保存。丁百万家族的财产散尽,但这幅画成了国家财富。老林夫妇用那1800元改善生活,继续在村里劳作。

0 阅读:0
孔甲丙今说史

孔甲丙今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