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投诚的2000名土匪参加解放军安排的接风宴。席间,匪首顺手把脱下的大衣挂到墙上,刚好被叶长庚司令看到,仅一眼他便盛怒之下将手中的酒杯一摔,喝道:“把他们抓起来,枪毙!” 叶长庚1903年出生在浙江开化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早年生活艰辛,当过脚夫维持生计。1926年他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担任机枪连排长,参与北伐战争,经历战场考验。1929年他转入中国工农红军,从基层士兵起步,逐步成长为指挥员。1934年长征期间,他负责后勤和战斗任务,升任连长和营长。 1945年日本投降后,叶长庚率部进入东北,10月被任命为黑龙江军区司令员。当时东北匪患严重,日本遗留武器落入土匪手中,他们被国民党收编,形成庞大势力。叶长庚分析地形特点,制定劝降与打击结合的策略,先张贴告示鼓励放下武器,对顽固者实施围剿。这种方法减少部队损失,保护百姓安全。从1945年底到1946年,他指挥消灭土匪三万多人,收复多个县城。剿匪过程中,叶长庚亲自勘察山区,布置伏击,缴获大批武器。与地方民兵配合,封锁山口,切断补给线。他的部队在雪地行军,突袭匪窝,确保行动精准。1949年,他调任第五十军副军长,参与华南作战,攻克城市要塞。新中国成立后,叶长庚转入地方工作,负责军区后勤,直至退休。1986年在北京逝世,被追授开国少将。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东北剿匪和西南解放战役上。 东北剿匪是解放战争初期关键一环,发生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共争夺东北控制权。国民党收编大量土匪,形成地下军、光复军等武装,掌控上百县城。中共军队进入东北后,面对这些势力展开清剿。根据统计,中共作战1303次,击毙上万土匪,俘虏三万多人,受降一万余。1946年春,苏联撤军,国民党增兵,引发多地暴动,如东宁五一暴动、绥芬河五四暴动。中共东北局发布指示,强调彻底剿匪,解决土地问题。主力部队派出兵力打匪,党政干部下乡发动群众。到1947年,基本肃清北满匪患。知名匪首如谢文东、李华堂、张雨新等相继被俘或击毙,他们曾被国民党委任高职,指挥数万武装。这些土匪作恶多端,抢掠百姓,制造惨案,如萝北枪杀县委干部。剿匪工作结合军事打击和群众动员,确保东北成为稳固根据地。 1946年冬天,黑龙江军区为投诚的两千土匪设宴接风。这伙人由匪首张三爷带领,来路可疑。叶长庚保持警惕,表面热情接待,暗中布置部队待命。宴会上,张三爷脱下大衣挂墙,露出国民党军服痕迹。叶长庚认出这是国民党间谍伪装,意图混入内部破坏。他示意核实情报,确认携带国民党密件后,下令抓捕。土匪被押解审讯,张三爷承认受国民党指使,计划里应外合袭击解放军据点。主要成员被执行枪决,少数胁从者得到处理。这次行动震慑其他匪帮,暴露国民党利用土匪渗透的阴谋。叶长庚的果断处置,避免了潜在损失,推动剿匪进程。整个事件反映出投诚中的复杂性,许多土匪并非真心悔改,而是执行敌方任务。 审讯结束后,叶长庚继续推进剿匪,组织部队分片清扫山区。冬季行动中,利用雪地优势围堵匪窝,春季加强劝降宣传,收编部分武装。到1946年底,黑龙江匪患基本肃清,百姓恢复生产。东北稳定后,叶长庚调往其他战线,1949年任五十军副军长,率部南下,指挥渡江作战。新中国成立,他负责军区建设和后勤保障。晚年在北京生活,1986年因病逝世。他的剿匪经历成为东北解放重要篇章,确保后方安全。张三爷等国民党代理人失败,暴露其企图,最终被清除。整个东北剿匪从1945到1949,中共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消灭十万余敌对武装,奠定全国胜利基础。 东北剿匪背景源于日本占领期遗留问题,日军退败后,武器散落,土匪势力膨胀。国民党委任匪首军职,如谢文东任中将,指挥集团军。这些匪帮盘踞山寨,控制乡村,袭击中共据点。1946年,中共东北局决定主力三分之一兵力专剿匪患,结合土地改革发动农民。剿匪不只军事,还包括建立基层政权,发放土地,赢得民心。叶长庚在黑龙江实施这一策略,消灭三万土匪,收复县城。他的部队与民兵协作,情报网络覆盖山区,提前掌握匪帮动向。一次次行动累计,匪首相继落网,如李华堂被俘后死亡。张雨新在依兰附近被抓。这些事实显示,剿匪是系统工程,涉及多方协调。 投诚事件中,两千土匪表面归顺,实际携国民党指令。叶长庚通过细节观察识破伪装,避免陷阱。这类事件在东北常见,许多投诚武装转而暴动,如通化事件。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规定收编地下军,企图反扑。中共及时响应,1946年6月发布剿匪决定,强调北满重点清剿。叶长庚的黑龙江军区成为模范,经验推广到东满西满。到1947年4月,北满敌对势力基本消除。剿匪胜利依赖群众支持,农民提供情报,参与围捕。国民党代理人如姜鹏飞潜入哈尔滨策划暴动,被抓获处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