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心!郑州父亲10几万供女读大学,考研没钱续供被起诉,法院判决亮了 夜班结束

雨中悠然漫步小巷 2025-11-24 06:53:27

寒心!郑州父亲10几万供女读大学,考研没钱续供被起诉,法院判决亮了 夜班结束,月入4000出头的郑州中年男人攥着法院传票,指尖泛白。让他沦为“被告”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女儿——23岁的研究生小琳。法庭上,父女俩相对无言,曾经的温情早已被一纸诉状冲淡。 故事要从四年前说起。彼时,男人与妻子离婚,调解书上明确约定:女儿大学四年的全部学费,外加每月2000元生活费,均由他独自承担。这笔合计十几万的开支,他一分没少兑现。在他朴素的认知里,供女儿读完本科,她便能自立自强,可现实却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寄到后,小琳只给父亲发了一句话:“学费生活费照旧。”看着女儿期盼的眼神,男人咬牙扛下了第一年的开销——卖掉了唯一的摩托车,压缩日常开支到极致,连常年吃的花生油都换成了廉价调和油。可当第二年的缴费单送来时,这个月薪仅够维持基本生计的中年男人,再也拿不出多余的钱。 多次沟通无果后,小琳直接点开了诉讼服务小程序,几分钟便完成了立案,将父亲告上法庭。她的诉求很简单:要求父亲继续支付研究生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这一举动,让原本就拮据的家庭彻底陷入僵局。 案件曝光后,网友们炸开了锅,评论区形成两大阵营。一方怒批小琳:“23岁已经成年,不会申请助学金、助学贷款?啃老啃到法院,太寒心了!”另一方则辩解:“孩子只想安心读书,父亲有能力就该多支持,毕竟读研是为了更好的未来。”争议的核心,终究是对“父母责任”与“子女独立”的边界认知不同。 事实上,男人的困境并非个例。河南省人社厅2023年报告显示,郑州私营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144元,他4000出头的收入处于中低水平,扣完房租水电后所剩无几。而研究生三年的学杂费和基本生活费,保守估算近十万元,这对普通工薪族而言,已是难以承受的重担。 法院的判决最终给出了明确答案:驳回原告小琳的全部诉求。判决书里写得直白:被告已履行法定抚养义务,原告身体健康,具备劳动能力,完全可以通过申请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或勤工俭学等方式完成学业。判决下达时,距离开学仅剩两周。 这起案件的背后,除了家庭矛盾,更暴露了制度层面的空档。我国现行助学贷款本息全免期限最长至22岁,而不少硕士新生起步年龄就是23岁,恰恰错过这一政策红利,贷款门槛陡然提高。法律上父母无强制抚养义务,金融支持又存在短板,类似纠纷便容易被推向家庭道德法庭。 或许有人会问,小琳真的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吗?其实,她大四时曾参与国家奖学金评审,因综合测评排名不足落选;研究生阶段的助研、助教津贴每月600至800元,但需依赖导师经费,今年高校项目缩减,并非人人都能享有。在这样的现实下,父亲似乎成了她眼中最“可靠”的提款机。 但亲情从来都不是无底线的索取。父母的爱深沉而伟大,却不该被当作理所当然的依赖。人到中年,身体机能下降,一场小病可能就耗尽积蓄,父母老去的速度,往往比子女想象中更快。23岁的成年人,早已具备独立规划人生的能力,读研深造是值得鼓励的追求,但更应学会体谅父母的难处,通过自身努力解决困境,而非将压力全部转嫁到疲惫的父亲身上。 这起案件不仅是一次家庭纠纷的裁决,更是一堂生动的成长课:父母的责任是扶上马送一程,而不是包办一生;子女的独立,从理解父母的不易开始。愿每个年轻人都能明白,真正的成长,是在追求梦想的同时,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0 阅读:39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0

用户10xxx70

2
2025-11-24 08:31

养不起?

饭饭小人

饭饭小人

1
2025-11-24 07:11

就文中来看,这女的在打拳啊!虽然父母离婚了,但是做父亲的可没有亏待这个女孩

平凡兔 回复 11-24 07:28
一个小人打拳无所谓,关键是睁眼说瞎话的“有能力就该支持”的团体拳,严重成年,责任已了,至于有能力就该,就看拳手们有没有能力了,有能就帮,无能就算。

雨中悠然漫步小巷

雨中悠然漫步小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