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迪拜航展中国斩获1600架订单位居榜首,印度0订单无缘榜单! 说出来可能有人不信,这单不仅刷新了中国无人机企业在国际大型航展的订单纪录,还是航展历史上少有的批量订单规模,光看数字就知道分量不轻。 而且,这1600架订单里藏着不少门道,可不是随便凑数的,里面有三款主力机型:TD550共轴式双旋翼直升机、镭影Q20和Q100农业无人机,每款都精准踩中了中东市场的痛点。 就说TD550吧,采用共轴双旋翼设计,直接取消了尾桨,最大起飞重量能到吨级,抗风能力还强,中东那些沙漠、山地地形,它不用跑道就能垂直起降,物资投送、应急救援都能派上用场,当地基建分散的问题一下就有了解决方案。 再看那两款农业无人机,Q20载重20公斤,Q100能到100公斤,刚好适配中东分散的耕地和干旱气候,播种施肥效率比人工高几十倍,人力成本直接降下来,这种刚需产品自然不愁卖。 能拿下这么大的单,跟联合飞机这家企业的技术积累分不开,这家企业早就不是国际航展的新人了,之前在巴黎航展、范堡罗航展上都亮过相,还推出过6吨级的倾转旋翼机,核心技术全是自己的。 就像在舟山的跨海运输航线,他们的TD550顶着六七级海风天天飞,30分钟就能完成岛际物资转运,比传统航运时效提升75%,这种经过实际场景验证的硬实力,客户才愿意真金白银下单,更关键的是时机踩得准,中东多国正在推进“2030愿景”搞经济多元化,基建、农业、物流都缺高效装备,传统有人机成本高还不灵活,中国无人机刚好填补了这个缺口,这可不是靠运气能撞上的。 反观印度这边,就有点热闹得尴尬了,他们本来想借这次航展主推光辉战机的MK1A和MK2升级版,瞄准的就是东南亚、中东这些对价格敏感的市场,还印了满是“43项顶级改进”的宣传册,结果呢? 光辉战机不争气,直接在航展现场给全世界演了出 “高空坠物”—— 低空 50 米处突然失控坠毁,连弹射座椅都来不及启动,几千万美金的样机当场炸成火球,围观的潜在客户都看傻了眼,原本印度还憋着劲想拿下埃及 70 架的订单,跟阿根廷、亚美尼亚也谈得热络,结果这一摔全黄了,更别说上榜单了。 其实,这对比背后藏着产业逻辑的差距,中国这次卖的工业级无人机,是从核心技术到生产链条全自主的产物,联合飞机光农业无人机就能覆盖从2000亩/小时的规模化作业到中小农田的精准植保,物流方案更是能匹配5公斤到500公斤的载荷需求,这种全场景能力不是一天练出来的。 而印度的光辉战机,号称国产化率60%,关键部件却要靠美国和以色列,连基本的交付能力都没解决,更别说适配客户的实际需求了,全球工业无人机市场现在年复合增长率超20%,2023年规模就超150亿美元,中国企业是精准切入了赛道,印度则还在有人机的PPT里打转。 说到底,1600架订单和0订单的差距,从来不是运气问题,是多年深耕的结果,这届航展就像面镜子,照出了中国智造从消费端向工业端突破的底气,也照出了某些国家“PPT造机”的虚火。 毕竟,市场认的是硬实力,不是宣传册上的漂亮话,更不是摔在地上的黑烟,未来全球低空经济的蛋糕只会更大,能分到多少,还得看自家的真本事硬不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