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菲律宾挑衅时,我们没有发动自卫反击战,就已经注定今日的结果?在南海风波

洞察观史 2025-11-25 16:47:45

为何有人说菲律宾挑衅时,我们没有发动自卫反击战,就已经注定今日的结果?在南海风波不断的那几年,菲律宾船只一次次靠近争议岛礁,中国选择忍让没动手,谁知这步棋竟埋下隐患。现在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公开发声,扯上台湾问题,中日关系瞬间紧张起来。难道早年的克制真就换来今天的被动局面? 好多人觉得,当年菲律宾在南海一次次挑事,咱们没直接动手就是忍让,现在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都敢扯着别的问题说事儿,就是那时候没立威的结果,这话听着有点道理,可细琢磨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先说说当年的情况,2016年菲律宾闹得最凶,又是派船闯岛礁,又是搞所谓的“仲裁”,当时不少人喊着“给点颜色看看”,可咱们没那么做,反而是派海警船常态化巡航,同时安安静静地搞岛礁建设。 那时候菲律宾背后有别人撑腰,就等着咱们动手好找借口介入,咱们偏不上当,海警船跟他们的船保持距离周旋,既没让他们占到便宜,也没给别人插手的理由,有网友调侃“这就像高手过招,对方跳着脚挑衅,咱们沉住气搭好自己的台子”。 最关键的是岛礁建设,2016年到2019年,咱们在几个岛礁上建了港口、机场和通讯设施,现在这些岛礁就是南海的“定海神针”,海警船、渔船补给都方便,巡航效率比以前高了好几倍,这要是当年忙着动手,哪有功夫搞这些长远建设? 2018年有个细节很说明问题,菲律宾一艘船想强行闯礁,咱们的海警船没开炮没碰撞,就是用高音喇叭喊话,同时派另一艘船绕到他们后面断了退路,菲律宾船没办法只能掉头,全程没激化矛盾还占了主动。 再看现在高市早苗跳出来说话,表面上是扯别的问题,实际上是日本想借着南海和相关问题刷存在感,跟当年菲律宾的路数差不多,背后都有想拉着别人壮胆的意思,可不是因为咱们当年没动手才敢这样。 有人翻出2023年的数据,咱们在南海的渔船数量比2016年多了30%,海警船数量翻了一倍,而且都是新型船,续航能力和装备都升级了,现在菲律宾再想挑事,根本占不到任何便宜,这都是当年克制换来的建设时间搞出来的。 对比一下就清楚了,2016年菲律宾敢直接派船闯礁,现在只能远远跟着咱们的船转圈,连靠近都不敢,这要是当年真动手了,说不定现在还陷在跟各种势力的纠缠里,哪有精力搞装备升级和岛礁建设? 高市早苗最近发声后,咱们的反应也很直接,海警船在相关海域开展了联合巡航,同时跟东盟国家开了会议,商量南海行为准则的细节,等于用实际行动告诉日本,别想过来搅局,咱们在南海的根基稳得很。 有个老海警队员接受采访时说“2016年巡航的时候,船小装备差,跟菲律宾船周旋一天就累得不行,现在船大了,装备也先进了,巡航一周都轻松,这就是当年沉住气的好处”,这话真是说到了点子上。 咱们老祖宗早就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当年要是图一时痛快动手,看似解气,实际上会给别人插手的机会,反而让南海问题更复杂,现在不一样了,岛礁建好了,装备升级了,周边国家也愿意跟咱们谈规则,主动权完全在咱们手里。 日本现在跳出来,其实是看到咱们在南海越来越稳,心里着急想搅局,可他们忘了,咱们当年能沉住气对付菲律宾,现在对付他们的小动作更有办法,毕竟实力摆在这儿,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就能撼动的。 可能有人会问“那要是别人一直挑事怎么办?”,其实答案很简单,咱们现在有足够的实力应对各种情况,当年的克制是为了积攒力量,现在力量够了,自然有底气有办法对付各种挑衅,这才是真正的高明。 看看周边国家的态度就知道,现在东盟大多数国家都愿意跟咱们谈南海合作,没人愿意跟着日本起哄,这就是咱们当年克制加建设换来的结果,用实力说话,用规则办事,比动手更有说服力。 真正的强大不是看谁拳头硬打得快,而是看谁能沉住气做长远打算,当年的克制不是忍让,是为了今天的主动铺路,现在不管是菲律宾还是日本,再想在南海挑事,都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这就是战略布局的力量。 参考信息: 中国台湾网——2012-10-02 日本强行将钓鱼岛“国有化”的六大原因 人民日报——2016-06-27 中国意志和能力的必然选择(钟声) 環球時報——2025-10-13菲“漁業補給秀”是侵權的幌子

0 阅读:34

猜你喜欢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