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打完了,分赃开始了 乌克兰这仗打完了,分赃开始了。地归俄罗斯,钱归美国,命归乌克兰老百姓。 外面喊得震天响的停火、和平,其实掀开桌布一看,根本没那么简单,不是谁在握手言和,而是一场暗地里计算着谁能分到多少利益的资产清算。 你看那张被炮火洗礼过无数次的乌克兰地图,乌克兰就像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但这台手术不是为了救命,而是为了把“零件”切给旁边的操刀者。 俄罗斯完全不遮掩,从克里米亚到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占下去的地方绝不吐回去。 占领区的一切都被迅速“格式化”:学校的乌克兰语教材被撤掉,换成俄语,老人去领养老金,得先办俄罗斯护照,街上的路牌、指示牌一夜之间都换了文字。 国际上怎么反对都没用,俄罗斯甚至顶着制裁,把石油照样卖给亚洲市场,也要把这片土地、欧洲最大的核电站和黑土地彻底变成自己的战略缓冲区。 再看看大洋彼岸的美国,算盘打得比枪声还响,别以为那一千多亿美元的援助是白给的慈善,泽连斯基在华盛顿冷遇就说明问题。 援助本质上是高利贷,几十年都得还利息,华尔街盯的,是乌克兰地底的稀土、锂、钴,这些都是电动车、高科技的关键资源,协议条款里甚至卡了优先购买权:将来乌克兰自己卖矿,也得先问美国同意。 战后重建更是一块大蛋糕。那三千多亿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要拿来做重建基金,但基金谁说了算?董事会里美国至少三席,占多数。 美国企业参与重建,还能拿走大半利润,这意味着乌克兰的路是美国修的,矿是美国挖的,军队想买装备,订单也得源源不断飞向洛克希德·马丁这些军火商。 欧洲在这场游戏里,基本就是掏钱买单的冤大头:填财政窟窿、接收难民,实际好处几乎没沾边。 真正受伤害的,永远是乌克兰老百姓,曾经满怀热血参军的年轻人,现在有多少能完整站着? 曾经支持率高得惊人的泽连斯基,现在民调也就五成多,还得面对贪腐、军援买豪宅等丑闻,家里积蓄早打光,工业底子被毁,未来更是被透支。 想选举?得看外面脸色,内政?得听背后金主指挥。想加入北约?门早被焊死。剩下的,只有欠债、碎裂的国家主权和无奈的民众。 大国博弈向来冷冰冰:你想安全,我要资源,碰到利益一致的时候,中间的国家就是棋子、缓冲带或者消耗品,最后结果往往就是“地没了、钱光了、人散了”。 所谓和谈、停火,不过是给这笔大生意盖个合法章,让各方都能在账本上写上数字。 看清这一切,你就明白,战争表面上喊和平,实际上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喊得再热烈的停火,也掩盖不了背后那条冷冰冰的算盘线。 乌克兰不只是战场,更是被各方用来算账的棋盘,战争结束后,真正的主角永远不是喊口号的人,而是那些掌握资源、握住筹码的人。 对此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