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共同社刚刚披露消息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开始停止与日本驻香港总领事馆之间的官方往来。值得一提的是,这无疑是紧跟内地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湾有事”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和红线利益言论的反制措施,与此同时,日本各界担忧日港交流将会降温。 要知道,中日之间早就通过四个政治文件把一个中国原则说死了,1978 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更是明确写了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高市早苗的话直接把这些承诺踩在脚下,连联合国宪章里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都当成了耳旁风。 而且她在中方多次严正交涉后还死不认错,国会答辩时硬说这是日本政府的统一看法,压根没想撤回,这种挑衅劲儿,换谁都得拿出反制手段。 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紧跟国家步伐暂停官方往来,不过是对这种粗暴干涉内政行为的正常回应,没什么可意外的。 具体看香港的动作,可不是随口说说而已,每一步都戳在日本的实际利益上。原本香港投资推广署计划 12 月 18 日搞的日港企业交流活动,直接跟日方说不让领事馆人员出席,最后只能延期。 香港负责经济政策的高官和日本驻港总领事三浦润原定 12 月上旬的会面,也被香港方面明确要求取消;就连日本领事馆计划 12 月中旬办的活动,香港警务高层都直接表示不出席,理由很实在,中日关系都恶化成这样了,再去参加实在不妥。 这些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民间往来,都是实打实的官方合作,说停就停,就是要让日本明白,干涉中国内政就得付出代价。 人文交流方面的降温更明显,香港教育局已经证实,要退出今年日本官方举办的 “21 世纪东亚青少年大交流计划”,原本选好的师生代表团,原定 12 月 7 日到 13 日赴日交流,现在直接取消了。 官方给出的理由是近期中国公民在日本遇袭的情况越来越多,为了师生安全才审慎决定退出,但明眼人都清楚,这背后就是对高市早苗言论的回应。青少年交流本是拉近双方感情的重要渠道,现在说停就停,可见这次的矛盾有多深。 日本各界之所以慌了神,担忧日港交流降温,核心还是怕自己的利益受损。香港对日本来说可不是普通的城市,而是他们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重要跳板,很多日本企业都把地区总部或办事处设在香港,靠着香港的金融优势和地理便利做转口贸易。 现在官方往来一停,企业间的合作对接、政策沟通都得受影响,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已经透露,受中日关系紧张影响,他们有 24 场在华活动都被取消了,包括跟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的研讨会、商务洽谈会,这些活动里不少都涉及香港企业的参与,后续损失可想而知。 连日本的文娱行业都跟着遭殃,人气二人组乐队 “柚子” 已经宣布取消原定 12 月的亚洲巡演,其中就包括 12 月 3 日在香港的演出,官网只含糊说 “不可抗力”,但谁都知道这跟当前的中日关系脱不了干系。 要知道,香港一直是日本艺人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一站,每年都有不少日本歌手、演员来港办活动,现在演出取消,不仅艺人少了赚钱的机会,日本文娱产业在华语市场的影响力也得打折扣,这只是看得见的损失,看不见的还有双方民众的好感度下降,后续想恢复可就难了。 其实这不是中方第一次对日本的涉台挑衅出手,之前日方在台湾问题上稍有越界,中方的反制就从没手软过。这次除了香港的动作,内地已经全面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还提醒中国公民近期尽量避免去日本旅游、留学,这些措施直接戳中日本的经济痛点。 日本渔业本来就依赖中国市场,水产品出口受阻后,不少渔民都得面临失业风险;旅游业方面,中国游客一直是日本境外游客的重要来源,少了这部分客流,日本的酒店、餐饮、零售业都得受影响,而香港作为连接中日旅游的中转站,官方往来暂停后,相关的旅游合作自然也会跟着降温。 日本各界现在担忧日港交流降温,完全是自食其果。他们早该明白,任何国家想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都得付出相应的代价。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跟日本的经济联系根深蒂固,日本企业在港的投资、日港之间的贸易往来,每年都能给日本带来不少收益,现在这些合作因为高市早苗的一句话受到影响,只能怪他们自己没管好自己的领导人。 之前不少日本企业还指望通过香港进入大湾区市场,享受内地的发展红利,现在官方往来一停,这些计划都得搁置,损失可不是一星半点。 说到底,香港暂停与日本驻港总领馆的官方往来,就是中方清晰传递的一个信号,台湾问题是红线中的红线,谁碰谁倒霉。高市早苗想靠干涉中国内政捞取政治资本,结果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让日本的经济利益、人文交流都受了损,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操作,也是没谁了。 日本要是真不想让日港交流彻底降温,真不想让中日关系再恶化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高市早苗收回那些错误言论,老老实实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别再打台湾的主意。 否则,后续的反制措施只会更严,日本面临的损失也会更大,到时候可就不是担忧那么简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