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1岁战士从前线归来获一等功,向农村的未婚妻提分手,未婚妻闹到部队,看到战士下半身时哽咽落泪1986年。那是老山轮战最为惨烈的时期。” 猫耳洞里的潮湿气味至今还烙在鼻腔里。21岁的侦察兵李卫国背着电台穿越三公里雷区时,根本没想到能活着回来。 他们班负责穿插到敌军后方建立观察哨,整整七天七夜,雨水泡烂了脚板,压缩饼干混着雨水往下咽。最后那段路是爬回来的,右腿被弹片削去半块肉,左膝嵌着四块碎骨,军医说能保住命都是奇迹。 立功证书上冷冰冰写着“穿插敌后获取重要情报”,没人知道这个河南小伙怎么用刺刀挑开铁丝网,更没人看见他拖着伤腿泅渡河水时,纱布里渗出的血染红了整片河道。战后评功会上,他始终低着头——同去的十二个弟兄,只有三个全须全尾地回来了。 未婚妻秀兰收到分手信那天,正在麦场里扬麦子。信纸上歪歪扭扭就两行字:“别等我了,另找好人嫁。 ”姑娘扔下扬锹就往县城赶,三天三夜换乘拖拉机、绿皮车,找到部队驻地时军装都快被汗水浸透了。她扯着政委袖子哭喊:“李卫国负心汉!让他出来说清楚!” 政委沉默着带她穿过卫生所长长的走廊。病房门推开刹那,秀兰看见轮椅上的青年正在够地上的搪瓷缸,空荡荡的裤管打了个结垂在踏板上。这个在战场上没掉过泪的侦察兵别过脸去,指甲掐进掌心:“说了别来……我现在是累赘。” 姑娘突然蹲下身,用家乡话轻轻骂了句“憨货”。她打开随身包袱,里面装着没做完的千层底布鞋,鞋底纳着并蒂莲。颤抖的手抚过轮椅金属支架,泪水砸在崭新的立功奖章上,溅开细小水花。原来分手信背面还有行小字:“秀兰,我梦见咱家麦子黄了。” 部队特意给他们办了病房婚礼。新娘推着轮椅走过红毯时,所有伤员都鼓掌鼓得震天响。李卫国后来装了假肢,夫妻俩在镇上开了间修车铺。 去年有记者去采访,见他正麻利地给三轮车补胎,秀兰在旁边递工具。墙上的镜框里,年轻军人胸前的军功章亮得晃眼。 这段尘封的往事让人想起老山前线流传的歌谣:“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那些用青春守护和平的人,往往把最深的伤痛藏进骨子里。 李卫国们用残缺的身体换来的,不仅是战场胜利,更是一个民族挺直的脊梁。而像秀兰这样用一辈子去缝补伤痕的女性,何尝不是另一种英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