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硫磺岛战役中,一名日本士兵躲藏在岩洞里不断地向美军打冷枪,美军只闻其

溪边喂鱼 2025-11-26 17:44:06

1945年,硫磺岛战役中,一名日本士兵躲藏在岩洞里不断地向美军打冷枪,美军只闻其声,却不见其人,十分恼火,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小鬼子隐藏在一个岩洞里, 使用枪弹很难消灭他,美军便将岩洞包围,并对他进行警告、劝降无效后,愤怒地使用火焰喷射器将鬼子烧死在岩洞里。 折钵山的火山灰还带着硫磺味。陆战五师二等兵汤姆森猫腰钻进散兵坑,那个日本兵已经用冷枪撂倒他们三个医护兵。 岩洞裂缝像眯缝的鬼眼,每次枪响都带着山洞特有的回音,子弹总挑担架队经过时钻出来。喷火兵罗德斯蹲在坦克残骸后调整压力阀,他背上这个M2-2型火焰喷射器装满十八升稠化汽油,够把整片礁石烧成陶瓷。 栗林忠道早把硫磺岛挖成蚂蚁窝。这位曾在加拿大任职的日军中将,严禁部下进行无谓的万岁冲锋。他命令士兵们把折钵山凿出九层坑道,每个射击孔都按三角函数计算过夹角。 那个放冷枪的士兵可能是来自北海道的猎户,藏在天然熔岩管与人工坑道的接合部,枪口前的碎石堆经过精心伪装,晃眼看去跟普通岩壁没两样。 劝降过程充满荒诞感。日裔美兵用铁皮喇叭喊话时,岩缝里突然飞出颗97式手雷——引信拆除得恰到好处,刚好滚到美军脚边冒烟。 这分明是戏耍!罗德斯额头青筋突突直跳,他想起关岛战役时有个日本军官假意投降,军刀却砍断了接洽人员的脊椎。喷火器点燃时发出类似湿柴的噗嗤声,三十米长的火龙灌进岩洞,礁石表面瞬间爆起玻璃质的光泽。 事后清扫战场发现,洞窟深处藏着三具高度碳化的尸体。那个放冷枪的士兵其实早断了补给,弹药箱里只剩五发子弹,枪托上用刀刻着"小樽 花子"字样。 他轮流用三支三八式步枪制造多人防守的假象,铁水壶里最后半口水被小心保存在防毒面具罐里。折钵山这样的坑道有两千多个,美军后来用上了水泥泵车,直接把凝固汽油灌进地道系统。 火焰喷射器在太平洋战场留下深刻烙印。陆战队统计显示,硫磺岛战役期间喷火分队阵亡率高达92%,但凡是他们清理过的坑道,再没有需要二次清剿的记录。 战争结束四十年后,折钵山依然能挖出密封的尸骸,很多保持着射击姿势,枪栓上还挂着早已失效的97式手雷。 这场惨烈战役催生出现代战争的许多规则。1949年修订《日内瓦公约》时,特别增加了对燃烧武器使用的限制条款。 而那个葬身火海的日本兵,后来被考证是早稻田大学辍学生,他的钢盔内衬里夹着半首未完成的俳句:"春霞漫/折钵山之影/覆故乡"。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溪边喂鱼

溪边喂鱼

感谢大家的关注